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我市“旱改水”种出千斤稻

2022-10-2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蒙思婷   网络编辑:周霞  

贵港讯 近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农技专家到港北区武乐镇吉斗村优质稻“旱改水”高产攻关示范样板田开展水稻测产工作。经现场实割测产,该样板田亩产干谷达到512公斤,创下我市“旱改水”水田两熟制条件下水稻亩产新高。

旱地改水田项目是我市实施土地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田、水、路的综合治理,将零散低效的地块整合治理为连片平整的水田,完善水利灌溉和道路交通设施,推进农业增产增效增收,不断筑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防线。根据我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至2022年,我市将完成“旱改水”15.3万亩。

“水稻产量比一般的水田都要高,达到了常规高产田的产量水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黄伟信对验收成绩感到欣喜不已。据介绍,该样板田主要研究解决“旱改水”水田不保水、不保肥等问题,通过进行水稻高产技术攻关,达到稳产高产目的。该样板田共30亩,统一种植了优质杂交稻品种“又香优龙丝苗”,使用水气平衡、合理密植、抛秧、“三控”施肥(控释肥)等水稻高产高效技术,并采用飞防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措施,有效提高了农田产出效益和粮食生产能力。

在样板田水稻生长发育阶段,我市农技人员聘请专业植保公司进行日常管护,并定期到田间地头开展苗情监测、病虫害治理、肥料用量把控等工作。“此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目标。下一步,要继续做好水稻高产示范,提高种植效益,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加快推进我市‘旱改水’水田高产丰收。”黄伟信说。

武乐镇副镇长黄育倩告诉记者,该片样板田原先是一片洼地和旱地,由于地势高低错落、缺水等原因,种植效益不佳。实施旱地改水田耕地提质改造后,土地实现了集中平整连片,排灌设施、机耕路等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有效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村民流转土地获得的租金,由原来的每亩500元增加到每亩800元。”黄育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