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市委编办打破传统管理理念,由“账房先生”向“全能管家”转变,主动到县(市、区)和各部门了解机构履职和编制使用情况,有效推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围绕供需矛盾,提升统筹能力。市委编办打破传统管理理念,到县(市、区)和各部门了解机构履职和编制使用情况,坚持对机构编制申请事项开展论证评估工作,把简单的数字加减控制方式转向聚焦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保障。同时,主动探索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制度创新保障编制资源科学配置,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提升编制统筹能力。在事业编制总量有限的前提下,市委编办探索建立《贵港市市本级机动事业编制动态管理办法(试行)》,对确实需用编制的单位实行“靶向”精准供给,通过动态统筹使用事业编制,解决传统放编易、收编难的问题,实现了编制使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破解编制总量刚性约束与工作要求的矛盾。
围绕发展短板,提升编制效益。为了将有限的编制资源优先用于保障全市改革创新工作的进人需求,市委编办先后制定民办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引进紧缺人才专项编制等管理办法,并设立市紧缺人才储备中心,用于引进优秀年轻干部、紧缺专业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改善各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年龄、专业、学历等结构。同时,通过向上争取和市内调剂相结合,在增核部分事业编制的基础上,争取自治区下放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5006名,有效减少地方财政负担,推动全面达到国家标准。根据经济发展、医疗保障需求,核增社会治理、应急管理、医疗卫生等领域等事业机构编制,有效推进社会稳定、应急管理、疫情防控工作。
围绕科学规范,提升评估运用。市委编办以“数字编办”统一平台为依托,将平台数据统计与推进改革相结合,对全市机构编制和人员实时掌握、动态监控,并强化统计数据分析,认真研判各部门人员变动、人员配置等情况,为机构编制调整提供决策参考,提高机构编制管理精细化水平。今年上半年,市委编办组织开展实地评估5个县(市、区)和21个部门、105个事业单位,全面掌握全市机构编制执行和使用效益等情况,不断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