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我市审批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控制数)用编计划2755名,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的科学布局和优化配置。这是我市统筹机构编制资源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县(区)两级机构编制部门聚焦重点领域,加大挖潜创新、统筹调配力度,全市统筹近450名编制,精准投放到重大战略、改善民生、基层治理的关键点紧要处,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组织开展市县(区)两级产业园区管理机构清理规范工作,协调理顺市产业园区与市直相关单位职责关系,为产业园区赋权增效打下基础。强化人才编制保障,服务创新发展。目前,市县(区)两级通过创新完善“人才编制池”,统筹430名事业编制用于引才聚才,服务人才兴市支撑战略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我市坚持改革创新主基调主旋律,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通过整合撤并“小散弱”事业单位,强化公益职能、提升编制效益、补齐服务短板、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等方式,完成城市管理、自然资源、乡村振兴等领域事业单位优化调整,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全市整合撤并事业单位9个,收回编制69名。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市本级和港南区采取下放、委托等方式赋予经济发达的桥圩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77项,纵深推进经济发达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评估验收,改革经验获自治区机构编制和绩效管理工作简报刊登推广;率先在全区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全市共精简乡镇(街道)党政综合办事机构229个、事业机构259个,精简率分别为60.74%、30.43%;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将原派驻机构1281名编制下沉乡镇(街道),有效解决权责不一致、“见人不管人,管人不见人”的突出问题,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着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全市统筹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义务教育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全科医生、农技水利人员等定向培养编制531名,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补齐教育卫生短板,积极争取自治区党委编办支持5006名中小学教职工周转编制,于去年秋季开学前全部投放到全市中小学校,实现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及时推动4290名聘用教师控制数置换工作,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将严控结余、挖潜增效收回的编制优先保障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今年以来,全市增核教育、卫生领域事业编制(含控制数)396名,批复卫生领域用编计划693名,进一步保障民生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