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可以用活民族政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桂平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谢晔华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5年,谢晔华正式担任桂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随后她走访了桂平市多个乡镇,实地考察了解群众的生活、生产情况,想方设法改善群众的生活,不断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2017年,谢晔华经过调查了解到,垌心乡罗宜村界顶屯距离罗宜圩约10公里,其中4公里是陡峭的泥路,连摩托车都无法行驶通过,平时村民赶圩需要步行,孩子们上学从家到学校来回要走3个小时。
为方便群众出行,谢晔华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2018年至2020年共争取到资金120多万元,修建垌心乡罗宜村横基——界顶屯4公里水泥路,解决了300多名群众行路难问题,也让10000多亩经济林木材运输难题得到解决,增加了山区群众的收入。
“我们了解到紫荆镇盛产八角、玉桂、杉木、竹笋等,但受交通因素影响,紫荆镇各类农产品、木材不能及时运到外面,销售存在难题。”谢晔华说。2018年,她争取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71万元,修建了20.5公里水泥路,解决了20多万亩八角、玉桂、杉木等的运输问题,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使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石咀镇、厚禄乡、白沙镇、石龙镇等地的部分水田长期以来面临干旱的威胁,为此,谢晔华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2万元,利用3年时间修建了2.7公里三面光引水渠,灌溉设施惠及10000亩水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截至2021年,谢晔华共争取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300多万元,用来修建了民族地区乡村道路、桥梁5座、文化活动中心5个、人饮工程5处等,改善了60万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2018年,谢晔华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