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监管,健全完善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农村供水保障工作。
我市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按照“建大、并中、减小”原则,稳妥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截至6月底,2022年全市列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库的农村供水工程有258个,总投资1.57亿元。其中,纳入2022年年度实施的项目有146个,总投资6812.67万元,已开工100个,完成投资3421万元。
我市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今年来共争取中央和自治区资金1225万元,计划维修养护农村供水工程281处,于年底全部完工,受益人口85.58万人。市水利局通过编制县级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方案,指导各县(市、区)多渠道筹集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促进了维修养护工作进展顺利。截至6月底,全市已完工维修养护工程50处,完成投资439万元,受益人口达31万人。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我市持续压实农村供水管理“三个责任”,并将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延伸至乡镇、村级,将管护责任和制度逐个落实到具体的工程;抓好水费收缴工作,努力提高水费收缴率;加强对农村水利项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项目实施、资产管理和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监督管理,持续开展农村供水工程动态监测,坚持“动态清零”抓实问题整改,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
我市还认真落实水源保护等措施,抓实农村供水工程水质安全工作。市水利局牵头抓好源头防护,做好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守住水质保障的第一道防线。各供水工程全面依规配备净化消毒设施设备,规范设备使用和运行管理,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率。此外,我市持续加强水质监测,推进区域水质检测中心和千吨万人水厂化验室常态化检测,全面掌握从“源头”到“水龙头”的水质状况,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据卫生健康部门抽检,全市枯水期农村水质监测合格率达到自治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