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埋头做产品,现在才明白,商标就是企业的‘金名片’,不仅能保护我们的劳动成果,还能变成真金白银。”今年6月,业务覆盖全国20个省份的我市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拿着570万元商标质押融资款到账凭证,感慨万千。这家深耕本地市场的企业,凭借34个注册商标成功获得贷款,成为我市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以来,知识产权变资产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在强化保护、培育特色、商标融资三方面同步发力。在保护上,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商标行政案件87起,案值158.56万元;在培育上,今年新增商标注册件数2125件,目前,全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3.3万件,同比增长6.35%,并新培育72家经营主体获得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资格,推动5家企业成功获得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融资金额达4800万元。昔日默默无闻的“贵港产品”“贵港制造”,正凭借一张张商标“身份证”,加速向“贵港品牌”华丽转身。
商标质押让金融活水润民企
“作为轻资产运营主体,门店缺乏房产、设备等传统抵押物,在扩大生产规模、推进技术升级过程中遭遇资金瓶颈。关键时刻,政府的政策宣传让我们认识到商标作为无形资产的融资价值,银行推出的创新金融产品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11月14日,港北区某包点企业李经理介绍,通过商标质押融资,企业不仅获得了急需的资金支持,还借助银行的资源对接,与本地优质原材料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商标承载着经营主体多年积淀的市场信誉与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力完全可以转化为金融信用。”李经理感慨道。
此次通过商标质押获得的资金,对该企业发展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生产线扩建和原材料采购,有效避免了因资金链断裂错失发展机遇,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相较于民间借贷和普通信用贷款,商标质押融资利率更低,不仅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了经营负担,还帮助企业盘活了无形资产,优化了资产结构,提升了财务健康度。
商标质押融资对很多企业来说是新事物,为帮助企业打通知识产权变资产的堵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作为,搭建“政银企”联动平台,牵头组织政企、银企对接活动,创新“部门引导+企业参与+银行服务”模式,通过走访企业宣讲政策、梳理重点融资企业名单、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一对一”上门服务等举措,加速知识产权登记流程,让企业的无形资产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资金。
“我们累计走访了100多家企业,就是要让更多企业了解商标的价值。”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商标质押融资零的突破,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更彰显了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市场活力的创新实践。如今,越来越多的贵港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在品牌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守护地理标志产品品质
11月14日,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检查组走进贵港市三禾米业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及实验室,开展“东津细米”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专项检查,以“实地核查+实验室检测”双重举措守护地理标志产品品质。
在三禾米业包装车间,执法人员仔细核对产品包装上的“东津细米”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检查标志使用是否规范、信息标注是否完整,重点查看溯源二维码的生成与张贴情况,并对企业溯源信息更新维护情况提出指导意见。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贵港市三禾米业有限公司包装车间开展“东津细米”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专项检查。
“自从使用‘东津细米’地理标志后,产品溢价明显提升,销量也比以前增长了30%。”三禾米业副总经理黄河诗介绍,地理标志不仅让产品更具辨识度,更成为品质的金字招牌,“以前我们的大米按普通大米价销售,现在贴上地理标志后,根本不愁销路,不少商超主动上门订货,产品畅销我市及南宁市,并辐射广东、海南等地。”
谈及溯源二维码的作用,黄河诗深有感触:“这个小小的二维码就是产品的‘身份证’,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了解到从源头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比如从选种、施肥、土壤情况到收割,再到送上餐桌,每一个信息点都非常清楚,极大提升了消费者信任度。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注重食品安全,溯源功能已经成为我们开拓市场的重要竞争力。”
对于市场监管部门打击冒牌劣质产品的行动,黄河诗表示全力支持:“冒牌产品不仅扰乱市场秩序,还损害‘东津细米’的品牌声誉。监管部门的严打行动,为我们这些正规企业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我们更有信心深耕品质、做好品牌。这意味着踏实做产品的企业能获得更多市场认可,也能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为守护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市市场监管局创新监管模式,构建起“执法监管+技术赋能+维权保障”全方位保护体系。在荔枝、龙眼、莲藕、淮山等农产品集中上市季节,我市多部门联合开展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严查伪造专用标志、产品质量不达标等违法行为;运用大数据监测电商平台捕捉侵权线索,溯源管理为产品赋予专属“身份证”,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设立12315维权专线“绿色通道”,组建知识产权服务团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流程维权指导。今年以来,通过严打侵权行为,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进一步助力商标品牌培育,推动贵港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新增21家经营主体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贵港特色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商标战略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市以商标战略为核心抓手,推动知识产权实现从数量积累到质量提升、从品牌培育到价值转化的深刻变革。从地理标志的精心守护到商标质押的金融突破,我市通过全链条发力、多维度赋能,让商标成为激活市场活力、驱动产业升级、支撑经济转型的核心力量。
政策、主体、产业、市场协同发力,为我市商标品牌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政策端精准赋能,“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持续升级,品牌指导站定点帮扶、专家问诊精准施策,不断简化注册流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企业端意识觉醒,越来越多经营主体深刻认识到商标是构建市场“护城河”的关键,将其作为差异化竞争、产权保护和授权收益的核心载体,主动布局品牌建设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产业端需求旺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加速扩张同频共振,特色农业地理标志布局、高端制造与文旅产业品牌化探索,催生了多元化的商标注册需求;市场端拓展提速,企业在深耕本土市场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布局国内外市场,以商标注册规避合规风险,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为跨境贸易发展筑牢品牌根基。
商标注册量的持续攀升,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折射出我市经济发展的蓬勃活力。企业从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的转型主动意识愈发强烈,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各类市场主体主动申请注册商标,彰显出对我市营商环境和市场前景的坚定信心,市场主体活力与发展韧性显著增强。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推荐有实力的商品进驻‘贵港甄选’,借助互联网翅膀,让商标品牌成为赋能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贵港力量。”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兼)韦德胜说,我市通过创新监管守护地理标志品牌,搭建桥梁推动商标质押融资,让知识产权有效转化为资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