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新的报销单,我真切感受到政策是实实在在为我们着想。”近日,港北区退休职工陆女士感激地说。2023年5月,陆女士确诊肺癌,需每月服用甲磺酸奥希替尼片,单次购药花费4966.2元,医保报销4136.27元,个人自付829.93元,累计一年自付需近万元。2024年10月,我市医保改革落地后,她迎来双重利好:恶性肿瘤门诊治疗报销比例提高,还能自主选择离家更近的医院拿药。如今同样频次购药,医保报销金额增至4379.58元,单次报销金额增加243.31元,累计一年下来能够节省近3000 元。2024年,我市医保改革惠及千家万户。从门诊报销降负担、药品集采压药价,到优化生育保险服务、“放管服”改革提效率,一项项政策精准落地。这张不断织密的医保“幸福网”,正以感受得到的温度筑牢群众安康根基,让改革红利化作百姓手中稳稳的幸福。

10月16日,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医保服务站工作人员为参保人办理医保业务。 全媒体记者易舟琴摄
门诊待遇保障持续强化,参保群众获得感有效提升
近年来,不少参保人反映普通门诊费用负担重,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不仅要往返定点医院,报销比例也不尽如人意。为回应诉求,贵港市医疗保障局于 2024年8月印发相关通知,推出提高肾透析、恶性肿瘤门诊治疗、器官移植抗排异治疗等3种耗时长、开支大的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比例、取消门慢选定3家定点医疗机构限制等7项措施,从便捷度和减负两方面着手,为群众就医松绑。改革后,村卫生室直接结算的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从 8 种增加至 10 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中老年人常见病悉数在列。港北区奇石乡山乐村韦大姐患有高血压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前每月都要让儿子骑摩托车带她去乡卫生院开药,遇上雨天路滑,更是苦不堪言。现在,村卫生室就能报销两种病的药费,她自己步行 10 分钟就能到。“不用麻烦孩子,我自己就能搞定,报销比例还不低,真是帮我们农村老人解决了大难题。”韦大姐说。校园里的师生也成了改革的受益者。我市明确规定,纳入定点范围的学校医务室单日门诊限额70元,报销比例高达90%。在贵港市高级中学校医务室,高二学生萌萌(化名)因感冒就诊,花38.68元开了感冒药,医保直接报销34.31元,自己只付4.37元。“以前感冒得去校外医院,不仅耽误上课,花钱也多;现在,在学校就能看病报销,太省心了。”萌萌说。据统计,2024年10月1日改革以来至今年9月30日,全市职工、居民门诊特殊慢性病报销219.28万人次,医疗总费用10.13亿元,医保基金支付7.37亿元,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分别为81.37%、77.72%,医保基金支付同比分别增长18.93%、10.14%。
药品耗材集采深入推进,参保群众医药负担大幅减轻
6月5日上午,62岁的患者蒋爷爷正在桂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外静静等待手术。“我准备又能和老伙计下棋了,多亏了医保集采的好政策!”老人的话语里满是期待。这个期待源自我市药品耗材集采改革。蒋爷爷因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不仅头晕、肢体麻木、视物重影,还随时面临中风风险。半年前,医生曾建议他做经皮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当他得知一个颈动脉支架价格高达1.8万元时,犹豫了:“家里条件一般,儿女压力也大,先吃药,手术的事情再看看吧。”5月,蒋爷爷再次去医院复诊拿药时,主治医生告诉他,颈动脉支架纳入了国家集中带量采购,价格降了,同款支架只要2280元。蒋爷爷当即预约了手术,“以前怕花钱拖着不治,现在政策太好了,花小钱治大病!”据了解,蒋爷爷的此次治疗总费用37423.31元,叠加特殊人员医疗政策后,个人仅自费1447.43元。如今,他头不晕、眼不花,逢人便说:“以前觉得好的医用耗材贵得遥不可及,现在政策把价格砍下来,我们老百姓也能安心用上好东西了。”蒋爷爷的经历,是我市推进药品耗材“阳光集采”的一个生动缩影。“要让群众看病少花钱,不仅要完善报销机制,更要从源头挤掉药品耗材价格的水分。”贵港市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科张科长的话,道出了集采改革的初心。近年来,我市加速推动国家和自治区集中带量采购结果落地,让天价药械回归合理价位——原价1.3万元的冠脉支架降至700元,让心梗患者不再因费用延误治疗;人工髋关节、膝关节平均降价82%,让更多老人能重新挺直腰杆走路……44 批次861种药品平均降幅超50%,最高达98.23%,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用药,到恶性肿瘤、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用药,全面覆盖群众就医需求。在港北区人民医院,患有高血压的李大爷拿着刚取的药,算了一笔经济账:“以前我吃的降压药,一盒要40元,现在集采后只要15元左右,一年下来能省600多元。”李大爷不知道的是,他口中的便宜药,正是集采带来的质优价廉红利。数据显示,全市落地的45批次94类医用耗材平均降价超60%,近年来通过集采累计为患者和医保基金减轻负担13.72 亿元。“不仅要让药价降下来,更要让好药供得上、群众用得上。”张科长说,在推进集采的同时,每年按“价同效优、效同价宜”原则动态调整医保目录。如今,全市医保药品目录总数已增至3159种,国家医保谈判药品达425种,单列门诊统筹药品从72 种扩至147种。在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患者张先生正在领取最新的靶向药。他说:“这种药以前一盒要5000 多元,现在纳入医保集采后,报销完,自己只花几百元。正是因为有了不断更新的医保目录,我才能持续用新药,安心治病。”

10月20日,市医保局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为参保群众办理医保业务。全媒体记者易舟琴通讯员杨柳莎摄影报道
生育保险网有效扩展,积极助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8月1日,贵港市中医医院职工臧女士一面抱着宝宝,一面看着手机银行里的到账通知,脸上满是笑意。“18782.72元,刚出院回家第二天就到账了,这下孩子的奶粉钱、尿不湿钱都有着落了!”这份惊喜,源于我市正在推进的生育保险制度改革 ——一场为生育家庭减负、为幸福加码的民生实践。臧女士的经历,是改革便捷性的生动注脚。今年7月31日,她在贵港市中医医院顺利分娩,办理出院手续时,同事让她填写一份《贵港市生育津贴“免申即办”知情告知单》及自己的银行卡号,资料提交到贵港市医保中心审核,到时,钱会打到自己的账号上,不用再向单位申请。起初,臧女士还半信半疑,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手机就收到了津贴到账的短信。“不用跑一趟路,不用交一张纸,钱就自动到账了,这政策太贴心了!”这份贴心源于我市在生育保险服务模式上的创新。为了让生育家庭少跑腿、少费心,我市在全区率先推出生育津贴支付免申即办、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免申即享、生育津贴直发个人的改革举措。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医院与医保部门的数据壁垒,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1至9月,全市已有2664名女职工通过生育津贴“免申即办”轻松领到了生育津贴,累计发放金额达4186.51万元;6.32万人次享受生育医疗待遇,报销费用超4762.22万元。改革的温度,不仅体现在“零跑腿”的便捷里,更体现在广覆盖的包容中。对于 灵活就业人员李女士来说,今年11月1日将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从这天起,她和全市的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一起,被正式纳入职工医保框架下的生育保险保障范围。“以前自己做小生意,总担心怀孕后没有生育保障,不敢轻易要孩子。”李女士说,得知灵活就业人员能享受生育保险的消息时,她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从今年7月1日起,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也能由失业保险基金代缴生育保险费,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及生育津贴待遇。从城镇职工到灵活就业人员,从失业人员到新业态从业者,我市正用不断扩大的保障范围,让更多人敢生、愿生、能生。对于一些特殊家庭来说,改革更照亮了求子之路。港北区荷城街 道荷城社区32岁的黄女士和丈夫结婚多年,一直渴望拥有一个孩子,却因不孕不育陷入困境。“之前咨询过辅助生殖技术, 一 次就要好几万元,我们实在承担不起。”黄女士说,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得知我市也将部分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 医保支付,还能享受2次治疗周期的费用支持 。2024 年底,她在市人民医院接受了辅助生殖治疗,医保基金为她报销了大部分 费用。如今,黄女士已经成功怀孕,每次产检都小心翼翼地护着肚子:“是医保政策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圆了做父母的梦。”据统计,2024年以来,全市已有1.93 万人次享受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门诊结算,医保基金支出3834.41 万元,无数个像黄女士这样的家庭,将在政策的支持下迎来自己的孩子。
医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从提交申请到完成审批,只用3天就拿到了医保定点资格!”广西养心禾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平南龚州分公司的经办人员张经理告诉记者,而在过去,这份凭证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拿到。这些变化,正是市医保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缩影。原来,张经理所在的药店计划申请医保定点资格,她提前查阅旧流程时心里犯了愁,以前要提交一大堆材料,还要等评估、公示,前后得一个月,太折腾了。就在她准备材料的间隙,市医保局推出了定点零售药店备案制管理改革,不仅简化了流程,还将审核时间缩减了约20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张经理提交了申请,没想到第三天就收到了审核通过的通知。“当时以为看错了,反复确认了好几遍。效率提升太多了,对我们连锁药店拓展业务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张经理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医药企业的心声。改革的红利不止于此。针对非住院类定点医疗机构准入门槛较高的问题,市医保局主动调整评估标准,取消一票否决制,合理降低准入门槛。改革实施一年来,全市已有67家零售药店通过备案制纳入医保定点,2家非住院类医疗机构成功新增定点资质,越来越多的医药机构得以轻装上阵,在医保政策的支持下拓展服务。如果说准入改革让企业进门易,那么医保费用即时结算改革则解了企业资金难的问题。贵港市医保中心结算科负责人介绍,2024 年,我市全面推行医保费用当月申报、当月结清,实现申报、审核、拨付全流程线上办理,切实为医药机构解决了资金占用问题,保障资金及时回流,得到医药机构认可。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全市已为1103 家医药机构快速结算医疗费用超69.36 亿元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时 拨付率达 99.98%以上,一笔笔及时到账的资金 ,为医药机构注入了发展“ 活水”。我市还积极优化改造医保信息系统,推动 19 项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落地,企业办理医保业务全面实现网上办,推动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办好医保事。更让企业暖心的是,医保部门把实事办到了心坎上。针对经营主体反映的医保领域问题,市医保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今年以来已答复诉求 97 件。领导干部定期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点对点解读政策,实打实解决难题,使越来越多的医药机构和企业,带着满满的获得感,在这片沃土上轻装快跑。

10月20日,市医保局政务服务窗口参保群众向工作人员咨询医保政策。全媒体记者易舟琴 通讯员杨柳莎摄影报道

WAP版
小程序
贵港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