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 > 正文

献血会导致贫血?对身体有害?关于献血流言,一文读懂

2023-09-06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贵港市中心血站 郑式梅   网络编辑:周霞  

血液是维持生命系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多人认为,无偿献血是一件“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好事。但是,也有一些人觉得献血可能会对身体有一些不好的影响,对献血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下是本人对一些有关献血的流言作科学解读,打消大家对献血问题的疑虑。

流言一:献血会降低免疫力,会导致贫血,对身体有害

错。白细胞是人体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对维持人体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的白细胞在80—200亿个之间,一次献血200—400毫升,所捐献的白细胞只占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至2%,失去的这点白细胞1—2小时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2000亿个、血小板约1200亿个。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暂时减少,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细胞(包括白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人体内正常的血液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7%—8%,这些血液不都参与血液循环,其中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肝、脾、肺及皮肤等器官的血管内。当人体从事剧烈活动或少量失血时,体内储存的血液会立即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此外,正常情况下,每次的献血量仅占全身血量的5%—10%,完全可以依赖自身的代偿和造血能力,及时补充体内的循环血液,满足自身需求。定期适量献血能有效降低血液黏滞度,预防多种疾病,还能加快血液流速,提高脑部的血流量,从而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对于贫血的人,在献血前血液筛查时就会被检查出来,这部分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因此,按照献血法等规定的间隔时间参加献血,不但不会导致贫血或损害身体,相反,定期献血会刺激造血器官增强造血功能,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有益身体健康。

流言二:献血会导致传染病

错。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血站从事体检、采血、检测等关键岗位的医务人员均具有执业资格,并取得《采供血机构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献血前,医务人员根据《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对献血者进行体格检查、健康征询和血液检测,排除不符合献血条件的献血者。在血液的采集、制备、检测、供应等过程中均严格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且所使用的血袋等采供血耗材均为“证照”(生产单位营业执照、生产单位执业许可证、产品生产国家批准文号、批检合格报告等)齐全的一次性全封闭耗材,采供血工作产生的医疗废物按规定移交给专业机构进行销毁。血站遵照国家规定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测,检测合格的血液将用于临床供患者输注,不合格血液将按照国家规定处置。所以说,无偿献血的过程非常安全,不会传染疾病。

流言三:输注(直系)亲属的血更有效更安全

错。人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出车祸急需输血,而此时医院里恰好用完了这一血型的血,患者的家人便会对医生说用他们的血来救急。见多了这样的镜头,观众就留下了直系亲属间可以输血的错误观念,也有人认为患者输用亲属的血液最安全。事实上并非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讲,亲属间(如父母与子女)输血后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危险性比非亲属间输血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危险性增加11—21倍)。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是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注给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在其机体内存活、增殖,并攻击宿主组织细胞。可出现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且造血细胞减少及淋巴细胞增多等。TA-GVHD是一种罕见的严重的输血不良反应,据报道该病的发病率仅为0.01%—0.1%,但是病情严重且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患者的输血治疗应避免使用亲属献出的血液,亲属献血后可通过血站来调剂使用。此外,如果刚采集的新鲜血液没有经过病原体检验是不能直接给患者使用的,所以,影视剧里出现的一些献血场景,并不现实。大家要掌握输血小常识,不要被影视剧里的一些片段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