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烈日炎炎,经过一个上午的训练,孩子们在宿舍里早已酣睡如饴,兄弟连野外拓展训练基地悄然无声。宿舍走廊外,有一个身影仍在忙碌,为下午的训练做准备。
这个忙碌身影的主人是退役军人、贵港市蓝天救援队副队长、贵港市兄弟连拓展运动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季团。刘季团2008年退役回到家乡贵港后,虽不再身着戎装,但依然保持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责任与担当。
一朝入伍,终身是兵。今年2月初,百色市德保县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此时正值新春佳节,刘季团放下儿子、父亲的身份,以一名贵港市蓝天救援队志愿者的身份赶赴400多公里外的德保县,协助当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身份的快速转换,对刘季团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刘季团和他的团队来到德保县后,立马被安排到各乡镇街道负责消杀工作。他们争分夺秒开始换装,“防护服、护目镜、面罩、消毒水箱、喷雾枪……整套装备加起来,负重近三十公斤,我们一背就是一天。”刘季团跟记者回忆道。
除了参与紧急任务外,刘季团作为贵港市蓝天救援队的副队长,还要负责日常救援、训练、户外自救知识的传授工作。
谈到为何选择在本职工作之余,坚持将蓝天救援队作为自己的“第二职业”时,刘季团颇有感慨地说道:“也许是军人情结吧,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就会第一个冲锋在前。”
山石意志,从小磨炼。刘季团退役后,干过销售,跑过业务,当过办公室职员,但他从未放下军人的责任与担当。“我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救援50多次,我深刻意识到拥有健康的体魄与自救技能的重要性……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刘季团激动地说,几经辗转,他于2016年创建了兄弟连拓展训练营。
“不要害怕,只有多锻炼,意志才能磨砺得像山石一般坚硬。”7月25日,记者现场目睹刘季团给孩子们上攀岩课。佩戴头盔,穿好装备,嘱咐注意事项,尽管刘季团在理论课堂交代得清清楚楚,但是孩子在实践中还是遇上各种问题。“教练,我害怕。”11岁的韦思羽学因害怕不敢迈开脚。“保持平衡,找好支撑点再迈开脚……”在刘季团的鼓励引导下,韦思羽顺利到达了地面。“虽然很害怕,但还是很开心,因为我挑战成功了!”韦思羽兴奋地说道。
当记者问到,6年的坚持是否值得时,刘季团凝视着接二连三挑战成功的孩子们说:“这就是我坚持的原因。”他那坚定的目光如同一盏明灯,照耀着臂章上的教学宗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军人情怀,子女传承。“你这个弓步不对,这里没用力!”“手肘弯曲!”树底下的匕首操营地中,清脆的女声在一群男孩中尤为突出。10岁的刘依依是刘季团的大女儿,听着名字,你可能会联想到依依是个娇小可爱的小女孩,可她身上却有着一股英气。刘依依自小跟爸爸在训练营学习军体拳、匕首操、踢正步、站军姿……是训练营里的“老学员”,学员们不敢尝试的项目,她总是第一个带头示范,行云流水地完成每个动作。
午饭后,刘依依和弟弟刘昊铭按照惯例,贴着墙壁站15分钟军姿。“我和弟弟会一直坚持下去的,我们长大后也想像爸爸一样做一名有担当的军人。”刘依依坚定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