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攀比收礼害处多,搞得亲朋晕坨坨。婚礼从简文明办,高价彩礼不能收。移风易俗皆有责,我是党员先带头……”近日,在全国文明村——平南县安怀镇新益村白粉塘屯,一曲移风易俗主题的牛歌戏正婉转唱响,乡音里的文明新风随晚风传遍村里每个角落。
由平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南县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的“牛歌有戏传文明 移风易俗树新风”主题牛歌戏演出,7月陆续在县里的全国文明村镇、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精彩上演,乡土戏台成为传播文明的载体,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平南县依托平南牛歌戏接地气、聚人气、易传播的独特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与实践创新,让这一承载农耕文明的乡土艺术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探索出“牛歌戏+文明实践”双轮驱动模式,以浸润人心的乡音传唱文明新风,推动全县文明乡风持续提升,成功打造出浸润民心的文化宣传载体、文明教育课堂和地域特色品牌,“牛歌戏曲暖夕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斩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古调新词,戏曲文明育新风。平南县围绕移风易俗热点、孝老爱亲主题等,以接地气、入人心的古调新词,开展特色鲜明的移风易俗工作。例如,针对彩礼攀升问题创作《移风易俗侬带头》,以杨妹拒绝高价彩礼、简办婚礼的剧情,生动演绎新式婚俗;编排《敬老得福》,通过儿媳幡然悔悟的故事传递传统家庭伦理。同时构建“专业院团+民间班社+志愿队伍”三层演出架构,动员100余名党员干部、退休教师加入,培育多元人才扎根乡村舞台,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牛歌戏演出,零距离沉浸式宣教,让移风易俗理念如春风化雨,悄然浸润村民心田。“以前总觉得嫁闺女彩礼少了没面子,现在才明白,婚姻幸福不在钱多钱少,而在感情基础、志同道合、情真意切。”国安瑶族乡村民老潘看完《巧合姻缘》后不禁感慨道。
孝道传情,活化传统润乡风。平南县注重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将其打造成培育文明新风的重要节点,以积极健康的新风尚替代陈规陋习。该县文艺志愿服务队利用农闲时段,将移风易俗剧目纳入常规演出,在圩日、节假日见缝插针表演。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牛歌戏视频、推文,通过“线下演出+线上传播”模式,弘扬孝道文化、破除陈规陋习、凝聚邻里亲情、倡导文明生活,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双轮驱动,文化浸润结硕果。平南县依托“牛歌戏+文明实践”双轮驱动模式,推动移风易俗长效机制落地生根,全县296个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将文明乡风写入其中,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建立“专业院团指导、民间班社主演、志愿队伍补充”的演出机制,确保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逐渐成为群众共识,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成为乡村亮丽风景。今年5月23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平南县国安瑶族乡、安怀镇新益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大新镇大黎村、镇隆镇拥平村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作者:全媒体首席记者陈榕玲 通讯员陈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