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记者近日从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近期组织完成2023年度大藤峡工程过鱼效果监测。2023年度,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鱼道过鱼种类54种,3年来累计达66种;黔江主坝自2023年9月启动过鱼效果监测以来,已监测到过鱼种类30种,包括四大家鱼、宽鳍鱲、鲂、卷口鱼、长臀鮠和鳗鲡等,鱼道过鱼效果良好。
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鱼道长5400米,模拟自然河道环境,搭配生态湿地景观,通过增设生态放水口全年下放生态流量,连通南木江—浔江形成30公里的鱼类洄游生态廊道。南木江鱼道中河滩、河湾和湖泊交叉重现,植物茂盛,特别是生态湖滋养了大量的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等饵料生物,为多种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和鱼类涵养地,生态价值突出。
黔江主坝鱼道布置在黔江右岸,迂回盘旋而上接入库区,全长3700米,宽5米、高4米,设置4个进鱼口、4个出鱼口、鱼类休息池、补水诱鱼设施及过鱼效果观测室等,具有河湖连通功能和鱼类洄游、栖息等重要生态科研及实践价值。鱼道采用竖缝式结构型式,根据鱼道过鱼季节和水库主汛期和非汛期运行特点,建设有汛期鱼道和非汛期鱼道。黔江主坝鱼道过鱼监测通过水声学监测、水下视频观测、射频识别跟踪监测、张网堵截法、水力学要素监测等多种手段,全面掌握鱼道内鱼类种群结构、行为规律和分布特点,科学评估鱼道过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