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书写家国情怀 共创幸福生——记贵港市最美家庭陈海云家庭

2023-07-06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记者 张日芳   网络编辑:何美凡  

几天前,覃塘区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陈海云的母亲做完第二次脑部积水分流手术后,处于苏醒观察中。一段时间以来,陈海云和丈夫郭明明精心照料老人。老人对女儿说:“小郭这个人,真是没得说了。”海云笑了。

陈海云是覃塘区樟木镇人,今年36岁,中共党员。其丈夫郭明明是一名军人,2009年至今在某部队服役,夫妇共育有两个儿子。长期两地分居的陈海云夫妇把爱建立在忠于党和服务国家、服务群众的大局上,爱岗敬业,互敬互爱,冷暖共度,携手前行,有口皆碑。2022年,陈海云家庭获评贵港市最美家庭。

忠于职守担当实干,书写家国情怀

2013年,陈海云和郭明明组建家庭,2015年底、2018年初大儿子、小儿子相继出生。小儿子出生后,陈海云在产假期间被任命为樟木镇党委组织委员。樟木镇地处偏远,所辖村党组织25个,党建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为了尽快熟悉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她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不断实现新突破。

2018年至2020年,陈海云共争取到12个居民综合服务中心及公共服务中心项目落地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2021年底,经她奔走几年、理清多项复杂事项才得以建成的五龙村村委新办公楼启用时,该村75岁的老党员周伯抹着泪水:“想不到我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村委搬进新楼办公,大家别忘了最辛苦是组委小陈啊。”

根据村屯点多面广的特点,陈海云推行党建工作指导结对帮扶“1+N”模式,不断规范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村党组织党内生活质量,加强干部培训,规范队伍建设。2019年,樟木镇党委在推进覃塘区基层党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获记三等功。陈海云不骄不躁,在分管的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上下足功夫,啃硬骨头,至2020年6月底,全镇所有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提前实现年度“村村超5万元”的目标,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40万元,同比增长71.4%。贵港市2020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观摩会、自治区2020年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均在樟木镇召开。在此良好基础上,目前樟木镇的村级集体经济通过盘活存款和继续推行“土地预流转”实现村村超6万元,个别村甚至达到近100万元。

2021年4月至今,陈海云先后在覃塘区委组织部、区直属机关工委工作。在此期间,她在区、乡、村三级换届以及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筹备工作中勇挑重任,大力配合有关部门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在机关工委,她创新推出交叉互检和新任党务干部“点单”、工委“接单”等工作方法,推动机关新任党务干部迅速成长,推进机关领域基层党组织“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取得实效。2021年,陈海云被评为覃塘区优秀党务工作者。

坚守军营的郭明明对担当实干的妻子大加赞赏,同时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履行军人保家护国的神圣使命,表现突出,历年来获嘉奖8次。

相知相伴同心同德,走向更美明天

陈海云夫妇相伴走过的10年,是无法并肩战斗但一直相互支持的10年。他们注重欣赏对方,因工作忙碌,两人经常在微信上互相点赞。晚上,陈海云就给孩子在微信上看爸爸,每次看到小红花,孩子都逗趣说:“妈妈,爸爸又给我们‘献花’了。”而郭明明每次跟陈海云讲到工作成果,陈海云都会点赞:“你是最棒的!”她在丈夫的喜悦中看到,这个人,一辈子都离不开部队了。

顾全大局,人民至上,是陈海云夫妇的共识。2020年春节前,多年没回老家的郭明明带着陈海云和孩子回到江苏老家,可他们还没来得及好好歇息及走走亲戚,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就打破了探亲团聚的节奏。大年初二,夫妻俩就分别接到各自单位关于抗击疫情的号召。他俩果断退了原订一周后返回贵港的动车票,第二天就乘飞机、赶动车,以最快速度赶回工作岗位投身抗疫一线。陈海云发动党员、群众为抗疫工作出资出力,和村干部一起昼夜轮班值守路口,组织带领全镇1700多名党员和群众一起科学防控,组织捐款近14万元,为疫情防控一线提供必要、及时的补给。郭明明则和部队官兵一起按科学防控的细则严防死守,确保部队安全。

爱一个人,敬一家人,是陈海云夫妇对建好家庭的共鸣。陈海云对远在江苏的公婆关怀备至,无论工作多忙都坚持每周给老人及其他家人打电话,对家庭大事有商有量,全力支持,孝心可鉴。原来不善言辞的郭明明受到“感染”,和父母及两位弟弟的通话更频繁,沟通更顺畅,感情也更深厚了。

而对陈海云的家人,郭明明同样不遗余力。近几年来,陈海云的母亲、姐姐历经重大病痛,郭明明像陈家儿子一样想方设法周全各种事务。今年6月7日下午,正在单位忙碌的陈海云突然收到郭明明的信息:我听说老妈的腿脚浮肿,意识迷糊,请假回来送老妈到医院检查了。陈海云鼻子一酸,赶紧在微信上“抱拳相谢”,并深情留言:感恩有你,风雨同行,明天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