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阳光火辣,更映衬出桂平市麻垌镇漫山遍野的荔枝诱人的红。进入麻垌镇境内,公路两边、房前屋后、山上、地里,目之所及皆是红彤彤的荔枝挂满枝头;荔枝园里,果农正在忙着采摘荔枝,被荔枝映红的脸上是抑制不住的丰收的喜悦;公路两旁,装运荔枝的大卡车排成了长龙;物流公司的员工把一件件打包好的荔枝搬进快递车,忙得脚不点地……
这是记者6月28日在麻垌镇看到的荔枝丰收的美好景象。
据介绍,麻垌种植荔枝已有超千年的历史。在白石山下的白石村,有户蒋姓人家有三棵树龄已达千年的老荔枝树,每棵的主干都非常粗大,一个大人用双臂环抱都抱不过,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最令人称奇的是,白石村曾有几位百岁老人,其中老荔枝树的主人就活了104岁,村里人都把这几棵老荔枝树结的荔枝叫“长寿果”,成了麻垌网红树。
近年来,麻垌镇通过示范区建设,示范带动全镇荔枝产业提档升级。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麻垌镇“广西麻垌荔枝之乡”称号。2016年开始创建县级桂平市麻垌荔枝产业示范区,2018年升级为“自治区三星级示范区”,整个示范区荔枝种植面积超3万亩。2019年,麻垌镇获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鹧鸪村2021年获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今年全镇荔枝总产量预估达6万吨,产值3.5亿元。”麻垌镇党委书杨万源介绍,通过示范建设带动,麻垌镇荔枝产业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目前全镇荔枝种植面积12.1万亩,约占桂平市荔枝种植面积的51%,荔枝种植户约1.3万户,全镇荔枝常年产量达4万吨,高产年份超6万吨,荔枝产业已成为麻垌镇种植面积最大、覆盖群众范围最广的支柱产业。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麻垌镇加快推进荔枝品种改良工作,通过示范区引进新品种进行科研试验,推广无公害荔枝栽培技术、荔枝高接换种技术,将传统禾荔改良为桂味、仙进奉、情人荔等品质高、市场竞争力强、更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良品种,积极打造“麻垌荔枝”的优质品牌,不断擦亮“中国荔枝之乡”“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名片。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完成荔枝品质改良6.5万亩。
“以前禾荔最低时才卖8毛钱一斤,还没什么人吃。经过品改后,荔枝品质和价格都大大提升了。”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贵港综合试验站站长、麻垌镇鹧鸪村大园岭荔枝园负责人李平说,品改后的桂味荔枝果皮鲜红、肉厚核小、气味芬芳、清甜脆口、皮薄汁多,多年来均价在15元/公斤以上;仙进奉荔枝均价更高,达到50元/公斤以上。
当日上午10时许,荔枝园里欢声笑语,采摘荔枝的果农有的负责从树上连枝采下来放在地上,有的负责摘选好放进筐里,荔枝树下一筐筐鲜红的荔枝煞是诱人。李平一大早就到了荔枝园,指挥采摘、协调装运,时不时搭把手把装好筐的荔枝抬到路边。他说,6月21日大园岭荔枝园开园以来,每天都迎来大量的收购商。
“现在全镇每天荔枝销售量达2000吨,价值1700万元左右。”麻垌镇副镇长黄啟侠介绍。
红彤彤的荔枝变成了“致富果”“幸福果”,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火红的生活,麻垌镇里漂亮的“荔枝楼”越来越多,与红绿相间的荔枝树交相辉映,在人们眼前呈现出一幅美丽的丰收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