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江河海共绘广西生态“高颜值”

2023-07-03   来源:当代广西网   作者:   网络编辑:周礼萍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

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习近平2017年4月19—21日在北海、南宁考察时强调

保护好桂林山水,是你们的首要责任;你们在这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呵护好这里的美丽山水,这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这是第一位的。

——习近平2021年4月25日在桂林考察时强调

白鹭在漓江上飞翔。    刘峥/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广西,2017年4月到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南宁那考河考察,4年之后的2021年4月又到桂林漓江考察。从海到河,再到江,总书记对广西的生态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这些年来,广西始终牢记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嘱托,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全过程和各领域,筑牢南方生态安全屏障,全力以赴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持续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国前列……一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生态新画卷正在壮乡徐徐展开,绿水青山正成为广西秀甲天下的亮丽名片。

一片海·红树林下浪花去又来

6月20日傍晚,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里落日熔金,余晖脉脉。红树林上空翩飞的白鹭与蓝天下飘浮的白云相映成景,充满诗情画意。

“以前好像有很宽的水道,现在都被繁茂的红树林遮住了。”记者从亲水观光栈道走过,金海湾的红树林好像多了。

“是的,这几年我们进行生态修复,又人工补种了8万余株红树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俸凤接过话茬。

经过白鹭亭时,有人正在清理水面漂浮物。俸凤介绍,那是红树林护林队员,他们每天都会在园区巡逻,及时清理海洋垃圾和红树林间漂浮物,并制止各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

日色渐暮,海潮暗涨,公司经营部副部长张小芳指着爬在红树林枝柯上的鱼说:“那个会上树的就是弹涂鱼,这几年因为加强了保护,弹涂鱼、招潮蟹等海洋生物多了很多。”

近年来,北海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继出台了加强红树林保护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为红树林撑起“保护伞”。

“2020年以来,我们通过落实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改善红树林生态质量,不断增加红树林面积。目前北海市红树林总面积达到4200多公顷,在广西排名第一。”北海市林业局副局长周国福介绍。

红树林的生态环境日渐向好,也吸引了大量海洋动物前来栖息,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目前在湿地公园累计监测到底栖动物207种,鸟类有208种。”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监测部部长邓秋香介绍。

一江碧水向海流,两岸清香扑面来。从金海湾出来,行走在水清岸绿的冯家江畔,一路郁郁青青,空气清新,散步的市民自在闲适。

“以前这冯家江又黑又臭,现在江水清澈,两岸鸟语花香,我们平时都喜欢来这里走走逛逛。”住在附近白鹭郡小区的市民张阿姨一脸幸福地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2018年到2020年,北海市投资20多亿元,对入海河流冯家江进行环境治理,解决了红树林上游的水污染问题。如今的滨江临海景观线,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条河·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

炎炎夏日,南宁市那考河湿地公园里朱槿花、美人蕉、长春花等相继盛开,引来游人争相拍照“打卡”。清澈见底的那考河畔,白鹭、野鸭等野生鸟类正在觅食,不时从草丛里飞出,为湿地增添了不少生机。

漫步在湿地公园,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净水梯田就在两旁。再生水厂净化后的水,经过潜流湿地进行二次净化后再排入河道,实现了污水的全回收、全处理、全回用。

“那考河湿地公园打造‘水下森林’,开展藻类、水绵防控,构建从微生物到动植物稳定多样的生物链,河道水体实现了自净功能,生态系统得到持续自然恢复。”南宁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副部长陆辉介绍。

附近居民周柳杨每天早上都到公园里跑步,感受城市生态美景。“以前和现在真是天壤之别,水也清了,小鱼小虾回来了,还有白鹭栖息,我们的幸福感满满的。”周柳杨满心欢喜地说。

那考河是南宁市内河竹排江的支流,在整治之前主要面临着养殖废水直排、污水直排等面源污染,是劣V类黑臭水体。从2015年开始,南宁市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实施那考河综合治理,一场以那考河为内河治理样板的战役悄然打响。

以往内河整治通常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那考河流域综合治理一反常规,率先提出全流域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实现了从以往河道分段治理向全流域治理、两岸截污、污水处理、生态修复、景观建设“一条龙治水”的转变。

2017年3月,那考河湿地公园建成运营,重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飞鸟翩跹的生态美景。一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那考河视察,用“流连忘返”形容切身感受,高度赞扬“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

花海、湿地、碧水、野鸟、散步人群构成了那考河畔宜人悦目的优美风光。从昔日的臭水沟到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那考河成为城市内河流域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的标杆,被当作南宁市生态治理的“名片”,生动阐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条江·守护好“世界的宝贝”

烟雨漓江,游船逐浪前行。江上白鹭翩翩,两岸奇峰高耸,一幅独具韵味的水墨画跃然而出。

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也是我国南方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西江下游广西大部分区域和珠江下游粤港澳大湾区的饮用水安全。

6月20日早上,漓江风景名胜区综合执法支队五大队教导员刘小红和执法队员乘坐“二郎神”号执法艇,从阳朔县的杨堤码头到九马画山景区开展巡查。在这如诗如画的漓江精华段工作,刘小红直言并不轻松。

“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深知保护漓江、保护桂林山水责任非常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不过,让刘小红感到欣慰的是,从每天巡查的情况来看,漓江两岸破坏山体和植被的行为没有再发生,群众保护好漓江生态环境成为自觉行动。

漓江点点滴滴的变化,映照在沿江群众的笑容里,也折射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推进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及广西漓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项目;

实施漓江水源林保护,沿岸美化绿化净化亮化;

全面实施桂林喀斯特生态修复项目,完成伏龙洲生态修复及蚂蟥洲、大小洲截污工程;

…………

不啻于此,2022年,桂林市将4月25日设立为“漓江保护日”,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完善漓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机制,推进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新建项目全线退距300米。

通过一系列措施,漓江治理实现了由乱到治到好的转变。人们惊喜地发现,漓江治理不仅仅是江水的治理,更打造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维护两岸山水原真性和完整性,成为保护漓江的最高追求。桂林全面打响的这场漓江生态保卫战,将生态文明理念付诸实践,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治水,水活了;治景,景美了。为了让广大群众分享桂林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从2022年1月31日起,国家5A级旅游景区象鼻山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门票经济”成为过去式。

“我们损失了上亿元门票收入,但是有力拉动了周边的餐饮、住宿等文旅产业的消费热潮,带动了桂林旅游总收入的增加。”象山景区象山运营部经理邹琴表示。

今日之漓江,山青水碧生态美。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超过80%,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漓江入选中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报道组成员:钟春云 邱烜 石钖 覃楚欢 王旭)

(扫码观看视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