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郁三城记之二
桂平:历史上八百年间的府郡治所
这是一座值得为之骄傲的城市。
不仅仅因为它有着数百年的州郡传统;不仅仅因为它是广西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级市;不仅仅因为它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也不仅仅因为它发生过世界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即令马克思、恩格斯闻之也肃然起敬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之所以发生在金田,除了其他原因,很重要一点,就是桂平人的血性。这种血性,从明代开始,就深深地渗透在桂平人的血脉之中。
大瑶山,广西中部一道巨大的山脉,周边覆盖北到荔浦、金秀、武宣,东到昭平、蒙山,南到平南、桂平,西到贵港、武宣,这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活着从东边迁徙来的瑶族生民。为了反抗明王朝的统治压迫,他们前仆后继,进行了堪称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达270年的起义。这种路见不平、拔刀而起的血性,后来被辗转迁移到这里来的客家人所继承,清末洪秀全乘势而导,掀起了另一番规模堪称世界之最的农民起义。
多年前,中央电视台陈家林导演来到桂平,拍张笑天编剧的电视片《太平天国》。一天,为了拍戏,招来众多群众演员,但天不作美,下起雨来,拍戏只好取消。群众演员向剧组索要出场费,剧组回道:戏没拍成,没有出场费。群众大为不满,却也不闹,只是抱着双手聚集到导演面前,冷冷地问:你明白金田起义为什么发生在这里吗——看着这番阵势,导演当然不是傻子,二话没说,一一照开了报酬。
其实,桂平人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这样,他们更多还是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因为数百年浔州府的历史,作为浔郁大地曾经的首善之区,这里积淀了太多儒家的文气和教养,传承了太多仁义礼智信的处世之道。明清两代,桂平有21人考上进士,是贵县的两倍还多!
回想当年我读中师的时候,班上有桂平的同学,他们都操比周边县市要纯正得多的粤语,说话带有一种咄咄逼人的英气,不难使人感到,他们是从大地方来的。后来我读到清代杨恩寿的日记,他到北流当师爷时经过桂平,留下了“风土人情,与粤东相似”的记载。
同学每次回家,返学时总要带来一些桂平的土特产,令我们眼中放光,然后大快朵颐。中师毕业之际,他拿来腊肉腊鸭腊肠,我们围聚一起,美美地围炉大嚼。那时候,鲜肉活鸭尚且少见,腊味更是难得之极的珍馐。真好吃!我由衷地赞叹。桂平的同学自豪地说:“出口产品,耿系好食啦!”那一点也不自谦的神态,不由你不服!由此,我对桂平又多了一层仰慕。
随着了解的逐渐加深,才终于知道,桂平确实有许多东西是值得引以为傲的。就在浔城东面,西江的两条主要支流郁江和黔江交会于此,形成岭南流量最为丰足的大河。清代魏笃在《浔州府志序》中这样介绍桂平:“浔郡当黔郁两江之冲,上枕柳象,下跨藤梧,右环郁邑,左抱平永,粤徼东南,固居然一大都会也。顾其间江流绵长,沙高水浅,每历一滩,急流怒湍,声彻数里。形家以为煞气所钟,稍能培补,可称奥区。偶有冲决,易酿劫变。”他以地理学说突出了桂平城区形势的险要,但在我看来,浔城坐落在两江交会的节点上,更像一艘艨艟巨舰,昂首驶向东方,有着不可限量的前程,它扯起的那面绿色风帆,正是远近闻名的西山。
西山因着它是岭南名刹,因着奇形怪状的大石头,因着汩汩流淌的“神水”乳泉,因着全国闻名的西山茶,因着曾经驻锡于此的名僧释巨赞和名尼释宽能……凡此种种,无不玉成了此山的盛名,也成了牵扯着众多桂平游子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桂平人热爱自己的家乡,守着这片风光旖旎的土地,不大想往它处迁徙。多年前我刚到报社工作,要从各县市调一些人来,其它地方的人都很爽快地答应了,桂平的人却再三推辞,不肯轻就,即使来了,往往只身一人,家还稳稳地守着桂平。直到多年之后,许多调来贵港工作的同志已经退休,大多还会回到老家养老,早上起来爬西山,喝一杯用乳泉泡出的西山茶,听身边松涛起伏,看浔江滚滚东去,这时候,你就是请他搬到北京去,他肯定会连连摇头,因为家乡实在太美了!
这种对乡愁的坚守,对美丽的向往,使得他们能够静下来,心无旁骛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前段时间,自治区举办工艺美术展,来自桂平一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陶制品,意外地得到评委的青睐。这些坛坛罐罐,本来就是为普通老百姓制造的,造型有点粗砺,花色也比较简单,但这种大红大绿的拙朴中却透着灵秀和天真,有一种让人见而生喜的特质。
多年前,我曾专门到桂平看一位老先生,他擅长竹刻,将赵孟頫手书的《心经》,放大刻在坚硬的桄榔木片上,那木片打磨得光洁玉润,每一个精雕细刻的字体,犹如高手雕就的佛像,恰到好处地排列在适当的位置上,那点横撇捺、飞白沙笔,都十分精妙传神,毫不苟且。他年纪大了,精力不济,每天只刻两三个字,一幅作品要刻上数个月,尽管索价万余元,但与这些他视作生命的竹刻艺术品相较,已是十分抵值了!
这些人,都生活在与杨秀清同一片土地上。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生活磨砺,塑造出不同的性格特征。该雄起的时候雄起,该沉潜的时候沉潜,该温柔时会温柔,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才是桂平人的真正本性。
因了山水所钟,桂平的女孩子大多面容姣好,腰肢婀娜,要比周边的县市多出几分清丽之色。90多年前,李宗仁在桂东南发迹,于桂平娶了建筑商的女儿郭德洁,郭当时正读高小,在县城各界人士的座谈会上,她起立发言,纵论广西形势,分析各派政治势力,寄统一希望于李宗仁,给李宗仁留下深刻印象。
后来,李宗仁东联黄绍竑,西讨陆荣廷、沈鸿英,实现广西的统一。郭德洁一直追随着他,无论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还是在剑拔弩张的总统竞选,她都给了李宗仁极大的支持和配合,成为名噪一时的女中豪杰,也成了桂平女性出类拔萃的代表。
民国初年,邹鲁到桂平劳军,与众人登临西山,孔文轩出上联:“苍梧偏东,邕宁偏南,桂林偏北,惟此地前列平原,后横峻岭,左黔右郁,汇交廿四江河,灵气集中枢,人挺英才天设险。”邹鲁对了下联:“洗石有庵,乳泉有亭,吏隐有洞,最妙处茶称老树,柳纪半青,文阁慈岩,掩映十八罗汉,游踪来绝顶,眼低层塔足凌云。”据说谭延闿也对了另一副:“吏隐志唐,罗丛志宋,断藤志明,迄满清龙腾紫水,凤起荆山,白马金田,散布万千兵甲,风流播数代,滩鸣铜鼓谷传声。”——这些对联,恰到好处地道出桂平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因而深为后人所称道,成为宣传桂平最好的广告语。
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珠江流域关键性工程,总投资357.36亿元。目前,该枢纽左岸工程已全面投产,右岸工程计划2023年底全面完工。图为近日拍摄的大藤峡黔江主坝工程。 (李昆峰摄)
桂平社坡腐竹制作工艺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2021年7月31日,桂平社坡腐竹生产车间一角。 (记者熊耀章摄)
2022年6月18日,桂平罗秀非遗传承人演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秀米粉制作工艺。 (记者熊耀章摄)
2019年,桂平紫荆镇瑶族盘王节上的姑娘们。 (本报签约摄影师郑文虹摄)
2022年5月3日,桂平市油麻镇有理村群众表演广西稀有(濒危)剧种有理采茶戏。 (记者梁棋摄)
桂平西山上的乳泉井。(潘大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