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平南县积极推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2023-04-1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许瑜敏   网络编辑:何美凡  

平南讯 4月7日,在平南县东部水稻产业中心,育秧工作区的水稻秧苗娇嫩翠绿,长势喜人;在广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一行行大豆玉米幼苗绿意盎然,几名农户在田间除草、施肥,一派忙碌景象。

近日,平南县“构建‘四位一体’发展模式 推动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改革案例获评为2022年度全区改革攻坚优秀成果。

近年来,平南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构建“技术创新应用、绿色产销一体化、多元融合发展、畜禽生态养殖”四位一体模式,努力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2022年8月,平南县作为广西唯一地区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推行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应用模式,构建产出高效型绿色农业。2022年以来,平南县积极探索“撂荒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整治撂荒地1.5万亩,建成自治区首个规模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每亩降低种植成本100至200元。创新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同步插喷技术和无人机水稻直播新技术,推动了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8.95%,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4.38%。大力推行“稻虾共作”模式,让水田实现“一田两收”,经济效益可观,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全县建成稻虾基地3.2万亩,年产小龙虾2900多吨,产值1.7亿多元,每亩增收约3000元。

推行“绿色产销一体化”模式,构建产品安全型绿色农业。平南县建立“投入品监管+生态养殖认证+品牌建设+农产品出村进城”的“绿色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全链条优化优质、安全、特色农产品供给。引导和组织本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制定平南石硖龙眼、大青枣、荔枝等大宗农产品田间管理、采后处理、产品追溯等环节出村进城标准,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县建设,建立了5个优质农产品供应深圳、香港基地。2022年,平南县威阳种养专业合作社出口沃柑、砂糖橘到东南亚国家1850吨,推动平南水果走向全国、走出国门,在做大做强乡村产业的同时,树立本地特色水果品牌,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

推行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绿色农业。平南县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进农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行“生态循环+一二三产融合”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构建以特色水果、粮食、中药材、油茶为主的规模种养+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的绿色低碳、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实现特色种养效益附加最大化、资源集约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生态化、产业链条一体化。全县已建成油茶种植基地、石硖龙眼基地、水稻生产基地等7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投资8亿元的国通农业产业城项目(一期)建成投产,打造生猪屠宰—冷链配送—预制菜产业链,推动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一体化发展。

推行畜禽养殖“一划、二推、三利用”模式,构建环境友好型绿色农业。平南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针对畜禽粪便排放逐年递增、影响生态环境问题,该县着力构建源头控污、过程处理、末端利用的畜禽养殖生态闭环体系。通过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推广规模以上养殖区域节水节粮节能清洁养殖工艺、推广水肥一体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2%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生态养殖率保持在9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全量化利用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