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人勤春来早 春播春种忙——我市春耕生产见闻

2023-03-25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黄静华   网络编辑:周礼萍  

又是一年春来到,播种插秧正当时。当前,我市陆续进入春耕、春播、春种旺季,全市各地田间地头、育秧工厂一派繁忙,春播春种如火如荼。

“今年春天比往年暖和,春播春种比往年早一些。”市农业农村局种植科科长林恒山告诉记者,当前,全市上下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多举措保障春耕春种不误农事。

据市农业农村部门农情统计,截至3月17日,我市春播粮食意向204万亩,比上年实际增长1.54%;其中早稻面积159.1万亩。目前,已经浸种水稻种子276.03万公斤,已育秧田8.19万亩,犁耙田82.3万亩,已插秧7.9万亩;玉米已种植30.71万亩,豆类已种植5.16万亩,薯类已种植2.0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推广面积923.2亩。全市种植粮食面积50-200亩的种粮大户有1513户,种植粮食面积200-500亩的种粮大户有104户,种植粮食面积500-3000亩的种粮大户有14户。

港北区大圩镇、庆丰镇的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入春以来就忙着接订单、育秧苗,工厂化育秧已经成为我市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

市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工厂化培育的秧苗,生长周期比传统大田育秧少5天,秧苗更粗壮、茂密,适合机械化插种。工厂化育秧、农机耕地插秧,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农耕压力。

据介绍,全市春耕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均超20万台(套),全市73家育秧工厂已完成育秧棚维修和育秧基质、种子、育秧盘准备工作,培育的秧苗供贵港本地插种使用外,还将供货到周边地区。我市第一批育秧的港北区宝雄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6000亩,平南宏星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3700亩,桂平市咀镇善丰专业合作社育秧约1000亩。

“旱改水项目改造后,‘小田’变‘大田’,机耕路拓宽了,机械化种植更方便了。”港南区东津镇大李村党支部书记李立勇说,目前村里也陆续开始耙田插秧了。

大李村旱改水项目是我市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根据中央、自治区的部署要求,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目前已立项正在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面积41.3万亩,已完成竣工验收(入库)4.61万亩,项目完成后将有效保护项目区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为粮食稳产增收打牢基础。

3月22日,记者到港南区桥圩镇采访,走在田间地头,看到农户培育的秧苗生长旺盛,有水的田地陆续翻耕,部分水田已经插上秧苗。

桥圩镇新华村党支部书记李敏强告诉记者,当地玉米、大豆、甘蔗等农作物已经完成春种。水库的水还未流到新华村,大部分水田还没有开始耕作,清明节前后才会大面积开展水稻春耕生产。

市防汛办3月9日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上旬我市有效蓄水量39401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4412万立方米。从大中型水库有效蓄水量来看,达开水库同比增加6320万立方米,平南县六陈水库同比增加2365万立方米,平南县东平水库同比增加1755万立方米,其他水库也有不同程度的容量增加,有效保障了我市春耕用水。

此外,市农业农村部门强化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重点围绕种子、农药、肥料等春耕必备农资,通过监督抽查、日常检查、处理群众投诉等方式开展执法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打击的力度,有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目前已出动执法人员950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830家(次),监督抽查农资产品50个批(次),发放宣传资料 1.5 万份,办理案件11起、处罚金额3.0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