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唱响主旋律 为“两带两城”建设汇聚磅礴力量——2022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2023-02-15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张思   网络编辑:周霞  

2022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紧扣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新思想引领航向,以新使命凝心聚力,以新目标鼓舞干劲,汇聚起建设现代化“两带两城”的磅礴力量,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高举旗帜聚民心

坚持举旗铸魂,聚焦主责主线,全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浔郁大地落地生根。

以上率下,示范引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市委马上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大会精神。按照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的要求,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举办全市厅级、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专题辅导。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港市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贵港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决定》。各级党委(党组)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通过专题会、研讨班、读书会等形式,学深悟透、走深走实。

广泛宣讲,掀起热潮。我市组建书记宣讲团、党代表宣讲团、选调生宣讲团、第一书记宣讲团等,奔赴基层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实现各县(市、区)、市直各系统、各行业领域宣讲全覆盖。一年来,全市举办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活动 3260场,线上线下受众13.1万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研究阐释,强化认同。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两带两城”等重大主题深化理论研究,利用《贵港日报》《贵港工作》等载体平台,组织刊发系列理论专版和优秀理论文章,深入解读贵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措施路径。其中,市委理论中心组成员7篇理论文章刊登在国家级行业刊物。

礼赞成就强信心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倾力抓好各项重大宣传,传播正能量、奏响主旋律。

主题宣传浓墨重彩。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精心组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我市及时部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宣传,指导市、县两级媒体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栏专题,全面准确宣传阐释大会精神,动态报道各地各单位贯彻落实举措,利用大型广告牌、路灯杆等载体新上架宣传画面1万多幅,利用电子屏等媒介播放视频300多万次,全力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浓厚氛围。

守正创新做优专题报道。聚焦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文明创建、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等主题,推出贵港“六个好”特色专题报道,大力宣传贵港深入实施“五大战略”,纵深推进“五大振兴”,建设“两带两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成效亮点。全年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5300余篇(条),其中,《人民日报》第一次以一个版面的篇幅报道我市大藤峡工程;新华社报道贵港新闻连出9条百万“爆款”,通稿被国内外300多家媒体采用;央视《新闻联播》8次报道我市,3部贵港专题片亮相央视大屏;地级贵港市成立以来第一次登上《农民日报》头版头条。成功举行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贵港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等新闻发布会50多场(次),邀请中央和自治区级主流媒体参加,开展声势密集的宣传报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强化正面引导。

持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全市新媒体矩阵平台拥有粉丝量150多万,2022年新媒体阅读量超8亿人(次),城市宣传片《韵动八桂 魅力荷城》反响热烈。贵港日报社首获中国新闻奖,贵港日报西江潮网评工作室获评为“全国融媒创新发展最佳融媒体工作室”,我市“好记者讲好故事”参赛选手首次进入全国赛30强。大力推进“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市本级和五个县(市、区)均成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高“自我造血”功能和反哺媒体能力。

文明馨香润人心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人的建设之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深化文明培育。我市举办第29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 67万人(次)参与。评选表扬“百孝之子”11人、“新时代好少年”20名、“最美家庭”20户,推荐1人入选“中国好人”、2人入选广西新时代好少年、2户入选全国五好家庭、3户入选全国最美家庭、9户入选广西最美家庭,在全社会营造对标先进、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深化文明创建。坚持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压实包联责任、城区属地责任、部门的属事责任和市创文办的责任。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利用周末、节假日、晚上的时间,实现督查指导创城工作。广泛开展“访千楼进万家 共创文明城市”“文明交通”系列活动,着力推进“十项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创文包联行动”,常态化开展督查指导。5个村入选自治区第二批乡风文明建设示范村,评选县级以上星级文明户3526户。

深化文明实践。推进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健全文明实践“8+N”志愿服务体系,建立志愿服务队伍4860余支,累计注册志愿者85.9万余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25万场(次),服务群众170万余人次,引领文明新风尚。推荐评选出17个贵港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韦雪明、贵港市蓝天救援队分别获评为广西最美志愿者和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个志愿服务项目在广西2022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获奖。贵港日报社志愿服务队开展的“摄影进万家·温暖全家福”公益摄影活动项目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文化惠民暖人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构建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盛的“精神食粮”。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我市举办“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第十四届“我邀明月颂中华”和贵港市第十二届荷文化系列活动等大型文化活动20多项。开展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文艺作品展演、文艺进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1.3万余场,100余万人(次)受益。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和“学先锋 树榜样——广西青少年爱党教育阅读活动”,全市100多万人参加。

文艺创作量质齐升。组织创作广播剧《维和西非》获广西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红色历史音乐剧《国难书生》和纪录片《韵味桂平》获自治区专项文化资金支持,情景微视频《护苗行动》获自治区“扫黄打非”情景剧微视频一等奖。微电影《农民的儿子》获自治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三等奖。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和工艺美术等42件作品入选2022广西艺术作品展,其中5件被评为最高奖——优秀作品奖。入选全区基层群众文艺会演比赛作品11个,其中原创声乐作品《瑶山歌》获二等奖。选送八音组合《赶歌圩》参加广西新民歌大会,在15个国家1200多部作品中名列前茅,排名第6,获优秀作品奖、最佳原创奖、十佳歌手奖,是本届大会获奖最多的作品。

文体旅融合加快推进。聚焦“运动之城、休闲之都、秦汉古郡、千年荷城”城市发展定位,加快推进文体旅融合,圆满承办赛事规模最大、项目最全、人数最多的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贵港市竞赛奖牌和总分均排名全区第四,其中开幕式融入贵港的翔鹭纹铜鼓文化、西江黄金水道和广西各类元素,大量采用多媒体互动技术进行展现,是地级贵港市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形式创新、特色鲜明、隆重节约的综合性活动,得到自治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大力推动文化旅游经济恢复增长。邀请中国好声音总冠军梁玉莹担任贵港文化旅游推广大使,举办各类文旅宣传推广活动、推出文化旅游优惠套餐等。2022年,全市实现文化旅游消费311.71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71.9%。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成立广西贵港日报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贵港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全市规上文化企业增加12家。

安全保障筑同心

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不断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监督、管理、防控,坚决打赢意识形态工作保卫战。

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屏障。建立健全网上风险防范机制,稳妥应对和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敏感舆情,全面清理各类网络有害信息,坚决守好守牢网络阵地,全年未发生重大网络舆情事件。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办好贵港市网络问政平台,积极回应网民诉求,架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全年办理网民问政帖文5565个,回复率达99.6%。发挥贵港市同心圆网络正能量传播联盟促进会作用,开展“网眼看贵港”活动,通过网络讲好贵港故事,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做好网络安全防护。组织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贵港活动,开展宣传活动100多场,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大检查、贵港市“护网2022”网络安全攻防演练,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加强。

深耕“扫黄打非”责任田。以“正道2022”“新风2022”集中行动为平台,全力开展8个专项整治,全年共检查出版物市场3000余家(次),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7100余册,查办案件56起,对11批次600多种涉政治、党史、民族宗教等各种有害出版物进行查堵,开展“绿书签行动”进校园、进社区等系列宣传活动1万多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