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天下之大业也。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出实招”,深入拓展“红专聚力 服务三农”党建品牌,全市呈现农业产业欣欣向荣、农村环境美美与共、乡村治理井井有条、农民生活不断改善的新气象。
贵港农业农村工作是高山打鼓——远近闻名。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被授予“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称号,全区农业产业发展集体调研现场会和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推进会、全区粮食春种现场会等7场自治区级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
坚持党建引领,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党建是关键。该局党组和班子成员聚精会神抓好党建工作。
理论武装明方向。市农业农村局时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头脑,采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利用“学习强国”平台、网络、报刊等多形式,及时跟进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政策,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022年,召开党组会议24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次、机关党委会议11次,开展各类理论专题学习会39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理论宣讲14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6期。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开展集体廉政谈话30余次、廉政家访4人次,有效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抓好宣传舆论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农民日报》《广西日报》《贵港日报》等各级主流媒体刊登新闻报道104篇,10项农业农村工作经验成果在全国全区复制推广,正面思想舆论持续强化,单位传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高。
坚持产业先行,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市农业农村局花力气、下功夫发展农业产业。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该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指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撂荒治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2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414.2万亩,粮食产量149.3万吨,夏粮单产全区第一。2021年度粮食生产成效突出,全市五个县(市、区)均获自治区奖励。2021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7万亩,工作措施有力,获自治区人民政府高标准农田激励机制考评奖励。
“菜篮子”“果篮子”“钱袋子”“三子登科”。全年完成蔬菜播种面积133.5万亩、产出各种时令蔬菜235.94万吨;完成荔枝龙眼品改面积9.2万亩,全年水果产量68.45万吨;新种植中草药面积达16.61万亩,产量达8.62万吨。糖料蔗种植面积35.16万亩。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98万吨,智慧监管服务模式经验在全区推广应用,标准化高架养殖、“物联网+畜牧”模式、智能化楼房养猪模式经验在《农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饲料工作得到农业农村部来信表扬。着力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全市建成稻虾田13.39万亩,2022年成品虾产值7亿元以上。全年水产品产量21.67万吨,渔业总产值达41.58亿元。
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业产业化成绩斐然。全市累计有91家企业共113个产品获得自治区级富硒农产品认定,29家企业产品获得国家级富硒产品认证,均排广西第一;累计培育自治区级以上农业品牌2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56个;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8个;覃塘区樟木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23家、家庭农场261家,培育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5家、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162家;新增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排名全区第四。
坚持治理为要,夯实乡村振兴“压舱石”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4928座、在16个行政村建设17座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无动力处理设施,全区农村厕所革命暨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开展畜禽生态养殖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69%。港北区、覃塘区、桂平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通过自治区级验收。抓好秸秆资源化利用,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维持在86%以上,全区农业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技术培训班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春季行动在我市举行和开展。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清廉乡村建设和农村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平南县镇隆镇拥平村和覃塘区覃塘街道龙凤村成为清廉乡村建设广西样板,乡村振兴注入了廉动力。
加强农村民房建设规划审批。全市全年累计申请农村宅基地9566宗,审批9004宗,审批率达94.12%,审批数量排名全区第二。
坚持以民为本,释放乡村振兴“新活力”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袋里有钱,心里坦然。贵港市农业农村局聚焦农民群众所盼,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农业产值、投资和农民收入实现增长。2022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4.92亿元,同比增长4.7%,一产增加值277.87亿元,同比增长4.2%。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96.0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6元,同比增长6.5%。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市发展县级特色产业脱贫户(监测户)61986户,综合特色产业覆盖率98.98%,共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产业示范基地(园)1793个,覆盖360个脱贫村,带动脱贫户34658户、监测户975户,整体带动率达53.84%。
提升农民科技素质。遴选国家级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学员38名,培训农民科技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等共1.2万多人次,提升农民身份的骄傲感与成就感。
培育农事体验、观光采摘、民俗文化等新业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2022年累计举办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色农产品采摘节、农产品交易会等活动近20场次。覃塘区覃塘街道龙凤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港南区新塘镇山边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征程万里,步步都是新的起点。下一步,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鼓舞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农业强市,实现202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的目标,推动贵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