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平南县平南街道平田村龙井屯,古龙井、龙虾馆、“世界第一拱”观景台等主题景观映入眼帘,众多游客争相“打卡”。龙井屯积极推行“乡贤理事+合作运营”发展路径,构建“理事会+合作社+企业+集体+农户”利益共同体,培育“乡村旅游+稻虾养殖”特色产业,集体产业总值达200多万元,群众收入大幅提高,走出了一条“产业融合化、乡村景区化”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这是该县多元发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平南县深入推进“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上下联动、内外兼修,推动组织资源、组织优势持续下沉,通过打造产业、抓牢项目、盘活资产,打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合拳”,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障。平南县连续三年在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考核中获评优秀,四次获央视财经栏目报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做法。
抓牢项目 “输血”创收入
“去年,我们利用荒地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厂,引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将厂房和生产线出租,每年租金收入8万元,次年在原基础上提升5%。”近日,丹竹镇梅令村农副产品加工厂内机器轰鸣、人声鼎沸,该村合作社社长唐莹一边指导35名社员劳作,一边介绍情况。
平南县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项目+科技”“项目+股份”等新路子,重点探索扶持资产经营、产业配套、资源开发、为农服务、电商创业、联合经营等发展模式,通过立足资源禀赋,自主创办一系列特色种养、农产品初加工服务站点等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蓄势赋能。
平南县积极组建村级集体工程队,承接乡村振兴建设项目,发动农村劳动力到工业园区各大企业和重点项目就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多核心、稳收益、快增长”的良好态势,确保每村都有优质项目、有稳定收入、有发展活力。该县结合东融政策及东部产业转移需求,统筹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统一配送、优化集体经济产业园、打造绿色生态园标准厂房等项目,主动发挥“输血”功能,让村级钱袋子“鼓起来”。
截至目前,平南县依托学校食堂食品原材料统一配送项目共获得分红75万元,高铁站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项目已分红20多万元,大成纺织服装时尚新区绿色生态园标准厂房项目共获得66万元收益,项目领航村级集体经济功能正逐步凸显。
培育产业 “造血”增积累
初冬时节,大洲镇上垌村沃柑基地一棵棵果树错落有致,沉甸甸的沃柑挂满了枝头,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该村400多亩沃柑种植产业基地,通过引进水肥药一体灌溉系统和数字化地图管理系统,对每一棵果树独立编码、GPS坐标定位,监控、追溯全产业链质量安全,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现代化数字果园。
平南县以产业兴旺为目标,依托当地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村企合作”“强强联合”,深入谋划、找准发展路径,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升级产业链条,大力培育富硒小龙虾、石硖龙眼、沃柑、玉桂、油茶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产地直销、直播带货、网络销售等线上线下渠道,为供销品牌赋能增效,实现产业壮链补链延链,助推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实现“加速跑”。
同时,平南县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 助推群众建家乡”和“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活动,引导干部、企业家“返乡走亲”助力村集体产业发展。搭建“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党建工作平台,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到基层一线,问需舒困解难,共谋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
至今,平南县共有9230名干部回到出生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共建活动,企业家、乡贤、干部为家乡捐款捐物3380多万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158个,2021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5118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就有5个。
盘活资产 “活血”添后劲
“我们通过盘活村里的山林土地、自然风光、劳动力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大家切实享受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大鹏镇景华村党支部书记张华凤介绍,景华村以1.75万亩山林地、河流资源入股北帝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国家级AAAA景区和“华南第一漂流”,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0多万元。
平南县实施农村集体资产“颗粒归仓”行动,盘活存量资源,强化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监管,对各村集体经济合同开展拉网式全覆盖排查,全面清理规范。深化农村综合“三变”改革,通过推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资产、资金折股量化或入股经营,以“保底+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发展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推动脱贫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土地租赁、带动种养等方式增收致富。
依托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平南县加大力度盘活农村“沉睡”的集体资产,规范开展集体产权交易,推动集体资源资产进场流转交易项目“应进必进”,按照市场原则实现公平有序流转交易,打破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工作中集体资产权属不清、运行机制不畅、交易平台不活等发展僵局,为村集体经济“舒筋活血”。
截至目前,平南县全面清理不规范合同233个,规范开展集体经济交易行为87起,带动3749户脱贫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劳务务工、土地租赁、带动种养等方式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