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港北区武乐镇水石村看到,村里的道路已经由3年前坑坑洼洼的泥路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这条水泥路是大圩至武乐荔枝产业路的其中一段,总长12.6公里,于2020年初改扩建,2021年底建成通车,大大改善了周边村民的出行条件,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交通先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全市完成公路、水运等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08亿多元,成为西部地区首个县县通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铁、县县通高等级航道的设区市。2012年至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业投资年均增长7.9%;“十四五”开始至今,已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约279亿元,接近“十三五”的投资总量。
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促进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交通兴则万业兴。十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交通网”建设三年大会战、乡乡通二(三)级公路建设、推进交通振兴五年行动,配合自治区推进县县通高速公路建设,主动谋划启动市西外环高速公路、平南北帝山经金田起义遗址至桂平蒙圩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辖区内先后建成平南至武宣、平南至容县、柳州至覃塘等一批高速公路项目,2021年底,基本形成以“三横两纵”高速公路为框架的内畅外联公路网。截至202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为9431公里,比2011年增加了3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从32公里增加到535公里。一个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高速、国道、省道、乡村公路网,为群众铺就了条条康庄大道。
2014年,随着南广高铁开通运营,贵港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融入南宁“123小时高铁经济圈”,以及辐射粤、滇等周边省市及城市群的4小时生活圈。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南宁至玉林城际铁路、柳州至梧州铁路顺利开工建设,一个区域大融合格局已经显现,筑路网、建港口、修铁路,贵港市的交通基础设施齐头并进,构筑了一个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吸引着工业、商贸、地产等产业集聚,实现了交通强势崛起。近年来,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成为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被定位为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城,获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2021年,市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实现“交通振兴”。“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全面推进“公、铁、水、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贵港蒙圩机场建设,为加快建成珠西经济带和平陆运河经济带现代化核心港口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夯实基础。
打响港口码头大会战
推动港口码头提档升级
贵港,贵在有港。2021年12月28日,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试运行,成为目前广西内河等级最高的航道。2012年以来,我市重抓港口码头建设,实施港口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港口建设大会战等,先后建成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郁水作业区永泰码头等一批重大水运项目。今年以来,贵港港中心港区第一批新建港口公开招商的6个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中心港区6家提档升级项目码头企业基本完成前期工作;1月至10月,9个在建续建水运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29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5%。
如今,贵港至梧州航道从2000吨级提升到3000吨级,来宾至桂平航道从300吨级提升到3000吨级,全市五个县市区均通高等级航道。据统计,全市现有码头泊位104个,拥有内河货运船舶4376艘,船舶运力达1103万载重吨,船舶运力占广西船舶总运力的60%以上。2020年和2021年,贵港港货物吞吐量连续两年突破1亿吨,位居珠江水系内河港口之首;水路货运量、水路货物周转量连续23年位居广西第一位。今年1月至9月,水路货运量累计完成1.56亿吨,同比增长5.35%,水路货物周转量完成684.1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02%,港口成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用,西江航道等级不断提升。贵港港乘势而上,开通至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地集装箱班轮航线7条,有力支撑和衔接了贵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贸往来,进一步带动了西江沿江新兴产业及工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打通城乡交通“小动脉”
解决群众大民生
乡村公路是连通城乡交通的“小动脉”、关乎民众幸福生活的大民生。近年来,我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中心思想,积极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出行环境,打通乡镇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十年来,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从5562公里增加到7956公里,建制村通水泥或沥青路比例从86%提高到100%。
港北区奇石乡奇石村六坭屯四面环山,过去村屯道路不同程度破损,群众出行不便。2022年4月,港北区交通运输局聚焦群众的难点问题,推动实施总投资45万元、全长2.5公里的道路提升改造项目,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看着宽敞整洁的沥青道路,六坭屯村民周异战笑着说:“路修好了,我们不管是赶集还是进城,都很方便。”
村屯道路修好了,公交出行又成了群众的新期盼。我市积极探索推进城乡公交模式,科学合理构建农村客运大网络。截至目前,已开通贵港城区至中里乡、奇石乡、覃塘街道等9条城乡公交线路,投入营运车辆70多辆,线路总里程达310公里,惠及市民60多万人,结束了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部分乡镇多年不通公交车的历史,其中港北区率先实现了全域乡镇通公交,大大方便了公交沿线群众的出行。此外,我市积极开展公交惠学行动,今年上半年,陆续开通港北高中至港北区中里乡等从校到乡镇、村屯的学生公交,推动公交直达乡镇、村屯,为学子提供返家返校“一站式”安全便捷服务。
如今,我市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已基本建成。道路畅通了,群众出行更便捷了,大大减少了出行时间成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交通的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