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防住疫情 稳住经济 安全发展——2022年贵港市绩效成果展示

2022-11-1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记者 张思 通讯员 李辉   网络编辑:何美凡  

 平南北帝山露营基地。

贵梧高速公路与荔玉高速公路互通。

和邦盛世家居有限公司港南工厂工人在生产车间生产木地板。

 覃塘区覃塘街道龙凤村丘屋屯新貌。(韦东保摄)

 桂平市宏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一角。(记者杨小露摄)

 中国 - 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欧派电动车生产车间。

 市西江教育园区一角。

市体育中心鸟瞰图。

2022年,贵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产业强市的主导战略、东融南向的开放战略、改革创新的驱动战略、绿色共享的发展战略、人才兴市的支撑战略“五大战略”,纵深推进工业振兴、乡村振兴、交通振兴、科教振兴、文旅振兴“五大振兴”,为加快建成现代化珠江-西江经济带核心港口城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城积蓄强大势能。

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排名全区第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9%,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工业振兴篇

在第19届东博会和峰会召开前夕,贵港欧派电动车有限公司450辆、价值24.3万美元的新能源电动车首次通过贵港港出口泰国。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名副其实,贵港工业振兴迈出稳健步伐。目前,贵港生产的新能源电动车海外市场覆盖欧盟、南亚、美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好电车 贵港造”声名远扬。

今年以来,我市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带来的机遇,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培育绿色智能家居和高端板材、新能源(智能)汽车及电动车、纺织服装、绿色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五个千亿级产业,加快推进十大特色园区建设。

目前,全市绿色智能家居和高端板材产业有企业3500多家,已形成旋切单板、板材、贴面家具板、板式家具全产业链和木业机械、胶粘剂等配套制造体系,产品有9大系列130多个品种,本地产业配套率80%,产业集群已经初步构建,是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林板加工基地,成为“中国南方板材之都”;绿色建材方面,贵钢集团连续两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华润(平南)、台泥(贵港)等持续加大绿色化改造力度,水泥年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左右,占广西产量的25%以上。

我市工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5.2亿元,同比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家,排全区第二;实施768个工业项目,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2%。 持续打造“办事不求人、办事省时间、办事少花钱”的营商环境,港北区、桂平市、平南县位列2021年广西县域营商环境前三甲,覃塘区进入前20名。

乡村振兴篇

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广西调查总队反馈2022年广西夏收产量,贵港市夏粮单产2991公斤/公顷,增长1.1%,全区排名第一。近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对我市农业农村部门通报表扬。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市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加大耕地撂荒治理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9.36亿元,同比增长8.85%。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深化拓展“万名干部回故乡 助推群众建家乡”“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两大活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市已建成稻虾田面积约7.55万亩,产值达4.35亿元以上,加快打造“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完成中药材产业播种面积15.01万亩,产量3.5万吨,同比增长14.07%;共有20家企业获得国家级富硒农产品认证,84家企业103个产品通过自治区级富硒农产品认定。目前,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8967元,同比增长26.91%。

乡村建设有力推进。全市落实各级财政衔接资金11.7亿元,计划实施项目1444个,开工率100%、完工率82.13%;稳步推进6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4条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建设,完成农村户厕、公厕摸排整改1104个;加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4个乡镇二(三)级公路完成投资7918万元,完成农村电网配变台区投产351个,建设农村地区仓配中心20个。“乡村振兴”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交通振兴篇

7月26日,市中心城区至黄练、五里公交线路开通,有效解决近10万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一个月后,总投资3.3亿元、拓宽改造道路长7.83公里的贵港G358覃塘至黎塘界一级公路(覃塘根竹段改造)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纵深推进“交通振兴”。2021年至2022年9月底,全市共实施综合交通项目881个,完工项目500多个,完成投资265.46亿元。加快推进“西北二环一高速”“九路两桥一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启动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全市基本形成“三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网和“四横五纵一联”的普通国省道网。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建成试运行;中海油销售桂平有限公司码头及郁水作业区和顺码头3、4号泊位竣工验收;新增6个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全市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92%。

调结构保增长,部分指标领跑全区。前三季度,全市水路货运量完成1.56亿吨,同比增长5.35%;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631.62万吨,完成量居全区内河港第一;公路客货物周转量完成68.0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96%,增速排名全区第一。

规范行业补齐短板。全市实现建成区20公里范围内80%以上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港北区成为我市首个全域公交县(市、区)。首次在贵港三区实行划片区经营,促进公交行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公交车安全运行。

科教振兴篇

前不久,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三桥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年度杰出工程大奖”,成为全国首个获此大奖的桥梁类项目,也是广西首次获得该项大奖。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宁和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蓝天立致信祝贺。

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兴市的支撑战略。今年以来,我市入选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成为全区3个入选市之一;4所高校列入自治区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并报教育部待审批,新审批设立4所民办中职学校。全市职业教育学位增加1.2万个,市职教中心被评为第一批广西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全市274名中职学生升本、4836名中职学生升大专,中职学生就业率95%以上,参加2022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项。西江教育园区入驻院校8所,实现招生办学的学校6所,在校生约2.5万人,在校生同比增长47.1%。

我市将“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作为科教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桂平市获认定为全区首批5个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创新型县(市、区)之一;与科技厅围绕“助力贵港千亿元产业创新发展,共同推进创建贵港国家级高新区”议题开展新一轮厅市会商,签署厅市会商议题议定书,获科技厅经费1000多万元支持议定事项落实;推动贵港市科技企业孵化基地获认定为2022年“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全市新增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1家、自治区众创空间2家,实现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建设零的突破。

深入实施人才兴市的支撑战略,制定人才兴市“2035计划”系统谋划人才发展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和32条任务举措。举办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云引智”活动,组织167家重点企事业单位667个优质岗位通过“直播带岗”招聘人才。大力凝聚“荷城爱才·贵在有你”的浓厚氛围,制定服务“荷城英才”十条便利措施,开发应用“荷城英才码”线上服务平台,整合6大类28项专属服务,实现人才服务“一码畅享”。

文旅振兴篇

近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文认定2022年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我市平南县奇雄山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区、港南区新塘镇山边旅游区、覃塘区花山茶海风景区榜上有名。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打造“运动之城、休闲之都、秦汉古郡、千年荷城”,突出“十个一”标准扎实推进文旅振兴。编制出台《贵港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贵港市运动休闲旅游产品体系规划》《贵港市关于进一步支持旅游业恢复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加快构建“一带三区十组团”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2022年以来新签约项目11个,合同投资总额47.86亿元。全力推进十大精品工程项目,打造“好看、好吃、好玩、好赚”的“四好”贵港。实现北帝山旅游区索道建成运营,“荷美覃塘 湖美四季”田园综合体、南山风景名胜区、百花山休闲谷等景区顺利开园,忆江南夜市街·印象贵港正式营业。

突出培育品牌,提升文旅影响力。覃塘区覃塘街道获评为2022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港南区山边村获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桂平市西山村、覃塘区六务村获评为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覃塘区叁袋茶原宿获评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乡”约贵港——红色文化研学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组织推荐南山风景名胜区、安澜公园、山边旅游区、布山古郡景区等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推荐木乐镇申报全国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西山泉汽车(房车)露营基地申报全国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推荐桂平市浔州夜市街、吾悦广场香江印巷步行街、忆江南夜市街·印象贵港等商业街区申报自治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实施“引客入贵”奖励政策,持续加强线上线下文旅宣传推广,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540.77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309.93亿元。

民生建设篇

10月2日,平南县武林镇派出所接到求助,辖区新贤村一名63岁的老人走失。接到求助后,该派出所民警立即将寻人信息反馈给该镇大网格长,“红格善治”工作群迅速启动网格寻人行动。一个小时后,该镇微网格长在距离老人家约12公里的木梨屯巡查时发现了走失老人,并将老人平安送回家中。

今年以来,我市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网格化服务管理“红格善治工程”,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全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用心用情用力推动解决岗位、学位、床位、房位、车位、摊位、蹲位、断头路、农贸市场“七位一路一市场”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抓好广西第十五届运动会、第十届残运会、第五届特奥会筹备和申办各项工作。G358覃塘至黎塘界一级公路、金港大道同济立交桥等“断头路”实现通车。城镇新增就业2.1665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6299万人;新建续建学校基础教育项目1083个,完工820个;开工建设卫生健康项目8个,在建项目25个,累计完成投资7.06亿元;老旧小区改造开工2757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1765套,棚户区改造基本建成4478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403户。深入推动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累计平均浓度下降7.2%,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我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持做严一线、做实二线、做强全线,科学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守住了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全市案件和交通事故数实现“六下降”,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在全区实现“六个领先”,全市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抓细抓实强降雨防御各项工作,打赢打好防汛救灾硬仗,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和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的充分肯定。

(本版图片除署名者外均由首席摄影记者张庆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