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叶伟腾近日就如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接受记者采访,表示文旅部门将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围绕“运动之城、休闲之都、秦汉古郡、千年荷城”城市发展定位,以深入推进文旅振兴为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美共富共赢。
做活民族民俗文化,赓续民族团结精神
叶伟腾介绍,近年来,我市持续完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协调机制,坚持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平台”,成立贵港市文物局、贵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出台《贵港市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保护条例》,在编《贵港市古码头保护条例(草案)》《贵港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
升级打造“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和为贵”文化节等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品牌活动和民俗节庆活动,其中“和为贵”文化节获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广西“十佳案例”。策划“贵港记忆 遇见非遗”大型直播公益行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宣传展示壮族歌圩、春牛舞、祭盘王等具有浓郁地域性的民族文化。
目前,全市已有25处不可移动文物点、45件可移动文物列入自治区革命文物名录,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景区、中共广西省“一大”旧址、谭寿林故居等10个景区景点列入广西十大游学精品线路点。
做优民族地区项目,赋能民族产业发展
“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项目支撑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叶伟腾表示,2020年以来,全市文化和旅游领域累计发行专项债券7.52亿元,财政投入文化旅游发展资金1.93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4310万元,以及支持重点文物保护利用、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旅游发展等领域。服务推进九凌湖体育旅游示范区、桂林郡国家遗址公园、白石山景区等文化旅游项目135个,亿元项目占50.37%。今年上半年,完成项目投资14.27亿元。新签约合同投资42.06亿元。重点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交通设施项目建设,平南梧柳高速大鹏出口至圣堂山(大鹏至北帝山段)、九凌湖大道等建成通车。
做特民族乡村旅游,助力民族经济兴旺
叶伟腾介绍,我市出台实施《贵港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重点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推出百家宴、簸箕宴、五色糯米饭、瑶族笋酿等民族地方特色美食,开发壮族油纸伞、瑶族凉茶、五仙粽等民族特色乡村旅游商品,并将这些商品推进商场、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等多线程乡村旅游商品销售活动。
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个;建成罗秀米粉、平南竹木芒藤、白玉蔗等非遗就业工坊10家,壮族哭嫁歌、客家山歌、大安粤剧等非遗传承基地15个。
叶伟腾表示,下一步,我市文旅部门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培育发展游轮游艇、运动服装、户外旅游用品、旅游电动车等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天上草原”、九凌湖体育旅游示范区、百花山休闲谷等文化旅游十大精品工程,打造足球训练基地、水上运动基地、攀岩基地等“七基地”项目,布局发展旅游营地集群,扎实推进文化旅游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合创新发展,共绘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