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贵港:打通乡村物流寄递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09-26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报记者张思 见习记者李宗奇   网络编辑:何美凡  

近日,港南区湛江镇沙岭村周艳又到双联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取回前两天网购的大闸蟹、鱼、虾等海鲜产品。这个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让她一年至少少跑150公里路。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及早谋篇布局,加快构建物流商贸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893个,占全市逐步打通乡村物流寄递服务“最后一公里”。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乡村一个重要的消费渠道,周艳就属于“网购一族”。周艳一家10口人,每周至少网购一次,吃、穿、用都网购。以前,因为村里没有寄递站,网购物品只能到离家5公里的镇上取,距离远不说,碰上刮风下雨,更显麻烦。

如何打通乡村物流寄递服务“最后一公里”?

我市出台《贵港市统筹推进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成立工作专班,以市供销社为牵头单位,组织供销、邮政等职能部门实地调研,研究构建全市县、乡、村三级物流、商贸服务网络,确定以港南区为试点县,港南区桥圩、木格、木梓、湛江等4个镇为试点镇。

9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边远山区的木梓镇采访。木梓镇寄递物流中心位于该圩镇原供销社的收购大楼,占地300平方米的门市部,一排排货架整齐排列,三四个员工正在分件、贴码或接待取件顾客。

木梓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覃夏忠介绍,木梓镇原来有10多家快递公司,各快递公司各自开车到市区取件,浪费人力物力。在政府主导下,今年8月该镇成立该寄递物流中心,由供销社提供300平方米的场地,免租金两年。目前,该中心进驻韵达、圆通、申通、中通、京东、天猫和极兔7家企业。

木梓镇寄递物流中心成立后,全镇的物流寄递主要集中在这里,然后配送到村里的寄递站,再派送到客户手中。每天早上9时,该中心物流车已经在贵港城区装货,下午2时许回到中心,之后分拣,下午4时开始配送,送完17个行政村大概要两个半小时。

木梓镇寄递物流中心负责人李潇告诉记者,自己原来经营的只有两个门面40多平方米、3家寄递公司;整合后整个中心显得“高大上”,寄递量也跟着涨起来。营运一个月,派件6.39万多件,揽件1200多件,比原来多一倍多。

进到村,物流又作何操作?记者继续进村探访。

“快件回来先摆在货架上,给快件贴码,然后手机扫码入库,客户也同时收到快件到达信息。”9月22日,在港南区湛江镇双联村双联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服务员黄柳艳向记者介绍,客户过来取件时,会要求客户用名字对码,手机扫码出库,整个派件任务完成。

双联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主业实际上是一家小百货。因为该小百货位于双联、金州、沙岭、蓬塘4个行政村中间,是这些村村民到湛江街的必经之地,服务人口超2万人。去年10月,在湛江镇政府主导下,邮政、中通把寄递下村点投放在这里,并帮老板做了前景规划。“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多项收入。”老板梁伟当一口应承下来。

今年6月,供销社又加入,继续把双联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做大。梁伟当介绍:“这个寄递站,看似简单,但仍然需要投入不少硬件建设,如货架、监控、电脑、手机等必需品,整个算下来,少少也要万把块钱。”

陪同记者采访的市供销社人事教育科科长李双秋认为,乡村寄递站要想长久有效生存下去,就要充分发挥“一网多用”“一点多能”“多能合一”的作用,这样才能确保农村寄递站有生命力,发展好。

“店面虽小,但却极大方便群众。”正在取件的周艳告诉记者,以前要到街上取件,路途遥远不说,如果有几个快递,还得一家一家去取,很麻烦;特别一些老人出来取件,根本找不着方向。现在集中在村里,进一个门就把所有快递取到。该站营运一年,派件超10万件。

“群众的需要正是我们党委、政府部门努力的方向。”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黄品清认为,要打通物流寄递配送“最后一公里”,可整合邮政、供销、寄递公司等各类资源,发展县域物流寄递“统仓共配”模式,筹建市本级及各县(市、区) 统仓共配仓储物流分拨中心,发展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点),并利用邮政、供销社服务网点遍布城乡优势,加快物流寄递下到村到屯,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