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家住港北区贵城街道西江社区钰荷园小区的黄铭海小朋友兴高采烈背起书包,坐上妈妈的电车,5分钟到达园博园小学上学;8月31日,中里乡金良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刘伟园背起行囊,开心地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书。
黄铭海能在家门口就近上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刘伟园能顺利上大学,背后是港北区用心用情办好有温度教育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港北区持续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资金投入,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用心用情做有温度的教育。2021—2022学年度,该区义务教育学校巩固率达110.13%,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2019年起,该区超大班额全部消除,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到94.31%。
抓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学位问题
港北区努力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该区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控规预留教育用地,将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重点推进。
为解决新旧城区学校配套问题,该区加大投入新建和平路小学和园博园小学。两所学校计划总投资2.2亿元,建成后可新增学位4320个。
尽管园博园小学明年才能投入使用,但学校先借用社区办公用房提前于本学期招生。8月29日,记者来到园博园小学临时办学处,恰逢该校正在举行开学典礼。校长袁立光介绍,学校原计划招生180人,结果却有300多名学生报名,可见这所学校招生多么及时。
“能提前招生,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8月29日,黄铭海的妈妈梁女士激动地跟记者说,如果园博园小学不招生,她家孩子就要到较远的地方上学,感谢政府为这片区居民着想。
除了建设新学校,港北区政府还投入7008万元实施改扩建110个公办中小学项目,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学位1200个,新增床位1560个,有效解决城区学位不够的问题。
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学前教育,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该区今年投入2120万元开工建设港北区第五幼儿园,投入687万元改造郁林路幼儿园、木兰河幼儿园等7所公办园,项目建成后可新增学位1500个以上。目前,港北区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有3万个以上,可满足城区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今年前7月,港北区民生支出15.97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教育支出5.93亿元,占民生支出的37.13%。
抓“四个”质量,“双减”提质增效
李小明选篮球、梁益菲选美术、容镇轩选足球……新学期一开学,荷城小学二(8)班的同学们就兴致勃勃地挑选自己喜欢的晚托服务。能在课余发展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大家都很开心。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实现“双减三提”,港北区注重抓教学常规规范管理,深化教研推进生本高效课堂,抓科学设计与管理学生作业,抓课后服务等,促进“双减”提质增效。
“终于解了我们家长的后顾之忧。”贵城街道中心小学五(1)班陈威宇同学的妈妈说,“参加课后服务后,我可以下班后接孩子,还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和特长,这个做法我觉得很赞。”
贵城街道中心小学校长杨莉介绍,该校开设有少年警校、篮球、小主持人、管乐等15个兴趣社团的特色课程,自愿参加的学生有1431人,占该校在校生比例为90.5%。
据悉,该区一共有36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学校,全部开设课后服务,2892名教师自愿承担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87.33%。
学生乐学,老师乐教,课后服务成效显著,兴趣社团硕果累累。港北区荷城小学陆小菲课后参加足球运动表现突出,初中获选拔到自治区重点培养;金港小学王凤新,近日在广西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中斩获女子丙组45公斤级季军;金港小学陆凌夫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Super AI超级轨迹虚拟机器人赛项中,以174.085分的成绩一举夺魁。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回头讲前面刘伟园上大学的故事。刘伟园家里前有哥哥在读大学,后有妹妹读小学,母亲身体不太好,家里只能靠父亲一个人外出务工。在这样的经济环境里,如果仅靠自家力量,刘伟园是无法读得起大学的。
“但我并不是很担心。”刘伟园表示,“我事先已经了解过助学政策,所以我基本没有多少心理负担。”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刘伟园便到港北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顺利办理6000元助学贷款。“真的很庆幸我们国家拥有这样的好政策。”她高兴地说。
港北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潘少玲介绍,截至8月31日,该区已办理困难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1.1万多人、贷款金额约1.053亿元。
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经济困难上不起学,该区不断健全学生资助制度,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2022年春季期,港北区共计发放教育资助金1327.255万元,资助学生23935人(次)。
用心用情办有温度的教育。截至今年春季期,港北区适龄残疾儿童525人,其中,随班就读243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67人,在康复机构就读43人。对不能到校上学的适龄残疾儿童,港北区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送教上门31人,每生每月2次,累计送教上门31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