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打造6.1万“大先生”——10年来我市教师队伍建设综述

2022-09-10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记者张思 通讯员周雅莉   网络编辑:周霞  

贵港讯 提前两年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顺利通过自治区级评估验收……我市教育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强有力支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余铖武介绍,目前,全市有教职工7.5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1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任务,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建设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入手,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努力为教师创造条件、提供舞台,打造了一批批“四有”好老师、“大先生”。

近10年来,我市通过畅通紧缺教师人才引进通道、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招聘渠道等方式加大教师补充力度,通过公开招聘、特岗招聘、地方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紧缺人才引进等措施补充中小学教师人才队伍,有效扩充了教师总量。目前,全市有正高级教师24人、副高级教师7925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409人、广西教学名师7人、在职特级教师62人、享受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教师300人。

近日,自治区教育厅公布2022年广西教学名师、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名单,我市教育系统严郁富等38人入选。严郁富是市荷城初级中学校长。

他如何从一名普通农村教师成长为一名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广西教学名师?

“学习、培训,不断成长。”严郁富向记者道出他成长的秘诀。每年,严郁富都要参加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经过系列学习培训,严郁富逐步形成“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的独特教学风格,并带动全校教师进行课堂改革,全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该校荣获“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等5项国家级荣誉称号以及50多项市级以上集体荣誉。他本人在2020年也通过了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获得特级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

10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组织校(园)长、教师参加 “国培计划”和“区培计划”教师培训项目6.8万多人(次);组织校(园)长、教师参加市本级教师培训计划项目约9.2万人(次),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目前,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含园长)大专学历以上占87.30%、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学历以上占96.26%、初中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占79.34%、高中专任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占95.66%,与“十二五”期末相比,分别提高24.85、16.10、21.55、5.63个百分点。

“我们申请了一个关于劳动的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来把劳动教育做得更加扎实。”新学期开学,桂平逸夫实验小学校长陈冬寒又在指导劳模创新工作室小学劳动课设计。

陈冬寒是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2016年,陈冬寒创建“陈冬寒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此拓宽师资锻造渠道,抓好名师培养工程,形成学校教师队伍培养梯队。

目前,陈冬寒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多名成员已成为该校和其他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先后有蔡珩、刘明松等9名教师走上校长、副校长岗位;马瑞欢、高峰等老师等享受贵港市政府特殊津贴。

我市多措并举培育教育人才,在全市遴选260名副高职称教师实施正高级教师培养工程。目前,全市有60名教师入选广西基础教育名师青蓝工程、广西基础教育乡村名师培养工程、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领航工程、中职名校长领航工程、广西幼儿园名园长培养工程。我市搭建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1个、自治区特级教师工作室32个。

“不管外面下多大雨,从家里步行两三分钟就可以到教室上课。”“暖巢”行动让市民族中学教师庞贞燕幸福感大大提升。

庞贞燕是外地人,两年前因为丈夫在贵港工作而来到市民族中学任教。吸引她过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民族中学即将投入使用的一套两房一厅一厨一卫的公租房。

近年来,市教育局“多举措”留住教育人才。把建设教师周转房作为为教师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回应教师住房问题。10年来,全市建成教师周转住房、公租房53.1万平方米1.52万套,让广大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贯彻乡村教师支持政策,实现在编在职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增量从2016年的每年每人5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5万元;2019年起,艰苦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从每月200元至500元提高到不少于350元;2020年起,全市乡村教师(艰苦偏远地区除外)享受每月不少于200元的生活补助。

在贵港市,教师成为阳光下令人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