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说着乡音土话,当好政策法规“宣传员”;组团上门服务,当好服务群众“协调员”;主动担当作为,当好乡村振兴“参谋员”……随着“万名干部回故乡 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的深入开展,平南县机关干部拥有了多重身份。
去年以来,平南县深入推进“万名干部回故乡 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发动平南籍干部利用星期五下午、周末、节假日时间,主动回到出生地、成长地“双报到”,充分发挥机关干部政策明、情况熟、人脉广的优势,助推当地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发展,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平南县以织密织牢服务网络为着力点,横向发挥县级专责小组职能部门联动作用,纵向压实县、乡、村三级工作专班责任,对全县各级各单位开展摸底大调查,并主动对接其他县(市、区)人事部门,登记平南籍干部6095人。
活动中,平南县建立健全月例会月报告制度,制订活动季度、半年、年度目标任务清单,推行“点单式”服务,通过厘定村(社区)需求、部门资源和服务项目“三个清单”,组织干部带着满鼓鼓的政策“红包”走下去,再把群众的困难和期望“带回来”,形成了村(社区)“点单”、回乡干部“派单”、相应部门“接单”的闭环模式,推动条块力量不断向基层一线集聚,逐渐形成了群众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反馈、联动解决的全链条机制。
同时,平南县通过统筹乡镇挂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基层党员等资源力量,帮助返乡干部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组团上门服务群众,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扩大服务群众的工作面和实际效果。
该县广大回乡干部说着熟悉的乡音土话,走进村舍邻里,积极运用自身专业特长、平台资源等优势,配合“三清三拆”、农房管控、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环境治理等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找路子、想法子,引导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到家乡投资兴业,帮助家乡发展特色产业、服务生产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发动社会各方建言献策、捐款捐物,协调解决家乡发展项目和资金等问题;协助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机制,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建好党建文化阵地,指导村“两委”做好集体土地管理、宅基地管控、承包地流转等。
“返乡干部比较熟悉乡村的实际情况,更能听到群众最真实的声音,他们出的主意也更能得到群众认可,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梁耀妮说。
截至目前,平南县累计召开各级“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动员部署会、座谈会约1100场(次),累计联系企业捐款301家,收到各类捐款捐物共3382万元,累计组建理事会3667个、成立志愿服务队398个、制定村规民约1834个、开展宣讲活动1439场(次)、举办农民技能培训班265场、组织公益活动674场、推行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制度343个、帮助群众办实事4408件、引导群众规范建房1067间、帮助申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490个。2021年,平南县荣获“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