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 正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十年来共培训超26万人(次)劳动就业者

2022-07-2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张思   网络编辑:何美凡  

参加培训,让只有初中文凭的陈爱秀成为月薪在1万元左右的金牌月嫂,52岁的谭明艺走上收入稳定又较为轻松的工作岗位,年轻的韦明贤、甘长平则因此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陈爱秀、谭明艺、韦明贤、甘长平的人生蜕变是我市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一个个生动写照。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锦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关于职业技能提升决策部署,以推进“双千结对”岗位技能大培训行动和就业重点群体技能提升为抓手,通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共培训各类劳动就业者263761人(次),为全市“六稳”“六保”工作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授人以渔,小康路上步伐铿锵

今年37岁的陈爱秀是港南区木格镇和平村人。2019年,作为房地产客服的她因为所在楼盘销售完毕,面临下岗。“没有任何技术,上有几个老人,下有三个孩子,就靠老公打零工维持生活。”陈爱秀回想起那段时光还有点后怕。

陈爱秀很幸运。那一年,《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贵港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出台,对我市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提出实施意见——以村为单位,组织脱贫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边缘户、监测户、扶贫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劳动力开展专项培训,全市360个贫困村实现技能培训全覆盖,在港南区开展全镇整村推进脱贫劳动力培训模式。

一天,朋友告诉陈爱秀,贵港市卓丽职业培训学校招收像她这样的下岗人员,学费由政府买单。一直对月嫂、育婴师怀有好感的她报名参加培训。因为喜欢,陈爱秀学得非常认真,如期拿到育婴师职业资格证书,随后做起月薪3500元的育婴师。尝到拥有一技之长的甜头后,陈爱秀又自费参加月嫂培训,学习催乳、产康等护理产妇的相关知识。一年后,陈爱秀成功转型月嫂工作,月工资9000元至13000元。

今年52岁的脱贫户、覃塘区樟木镇大旗村村民谭明艺只有初中文化,加上年纪又大,无法干更重的体力活。今年2月,他免费参加由覃塘区人社局在贵港市珠江理工职业培训学校开办的初级叉车司机培训班,获取初级叉车司机等级证书,5月应聘到贵港市一样木业有限公司任职叉车司机,薪资5000元。老谭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把年纪开叉车,合适,感谢这次培训。”

2019年以来,全市共开展脱贫户培训33444人(次)。这些家庭困难人员学到一技之长,很快甩掉贫困帽子,在小康路上大踏步前进。陈爱秀做月嫂后在城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孩子也得以在城区上学,一家人终于生活在一起。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好戏连连

“今天的培训主要是理论+实操,针对以往发生的事故原因进行分析……”7月6日,广西贵港钢铁集团炼钢厂,一场小范围的培训正在进行,维修班班长韦明贤正在为员工讲解技术要领。

今年32岁的韦明贤是贵钢集团岗位提升的一个典范。

2012年,韦明贤入职贵钢集团,只有中专文凭的他只能干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苦力活。韦明贤的情形是当时我市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缩影。

如何改变职工无技能、企业发展慢状况?

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印发关于做好职业培训券申领发放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等,不断完善新兴产业与技工教育联盟运转机制,扩大“双千结对”覆盖面,技工院校与企业签订结对合作协议427份。开展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贵钢集团以培训为抓手,深入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创先争优等竞赛活动,形成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该集团的刘志远技能大师工作室入选全市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建设。

十年来,韦明贤在公司导师带徒弟以及参加政府提供的各种培训下,先后考取高空、煤气、焊工、叉车、吊车指挥、车工、焊工中级、高压容器特种焊接等资格证书。

在一系列证书“加持”下,韦明贤能力得到质的飞跃。2017年6月开始,他担任炼钢厂连铸维修班大班长,带领班组10人,负责连铸日常维护,一改以前停炉两个半小时为停炉一个半小时,当年节约维修成本100余万元;2017年10月开始担任炼钢行车维修班长,对转炉行车润滑进行改造,降成本约20万元/年,实现设备维护零事故。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莫惠华介绍,2019年以来,我市共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93310人(次),完成三年行动任务12万人(次)的161.09%。三年来,共拨付职业培训补贴25276.4万元。 

授之以技,职工企业实现“双赢”

“培训不仅能提高工资,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平台。”台泥(贵港)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泥”)员工甘长平认为。

2013年,大专毕业的甘长平应聘到台泥当一名技术工人。在随后的工作中,甘长平不断跟电器和仪表打交道,2019年,他通过培训考取电工初级证书。2021年11月,广西机电技师学院驻该厂开展培训,甘长平立马报名,经过培训考试,成功拿到电工中级证书。

通过培训,甘长平从中学到比较专业的技术,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从技术员一跃成长为副工段长,公司安排更多的设备、设施给他管理。“特别有成就感。”甘长平开心地笑了。

甘长平是台泥培训职工、发展企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台泥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培养人才、提升员工职业素质为抓手,开展内容丰富的内训、外训类课程培训职工。其中,内训课程年平均参训人数16420人(次),年平均课时36402小时。2020年起,台泥又与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签订“双千结对”协议,开设电工中高级、焊工中高级、叉车中级、工程机械维修中级、高处作业等11个班,惠及员工4145人,培训金额累计146.25万元。

台泥人力资源部主管潘玉兰表示,签订“双千结对”前,该公司中高级人才占比15.6%;到今年6月底,这一比例达到40%。广大员工通过集体培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公司的凝聚力,进而减少员工的流失,仅今年上半年,员工流失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让公司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

上面提到的贵钢职工韦明贤,经过十年的学习提升,先后获得贵港市农民工技能比赛第二届、第四届三等奖;荣获集团公司年度青年岗位能手、贵港市年度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职工素质提升,企业得以快速发展。2021年,贵钢集团荣登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第440名,成为我市首家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企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0.22亿元、营业总收入332.8亿元、上缴税金(含进口环节增值税)10.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6%、30.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