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至2021年,我市连续3年在广西发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营商环境评估中,综合成绩均列入广西第一梯队;今年5月,我市工程建设项目“三证合一”、打造融资服务中心优化金融环境的营商环境做法刊入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简报,获国家推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聚焦材料精简、环节优化、时间压缩、成本降低、服务提质,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绩。
制度保障 凝聚合力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抓紧抓实抓好,市县两级均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问题协调、调研问效、宣传报道、明察暗访、督导整改等5项专项制度,推进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实行末位表态制,鞭策落后。同时,采取问题直报、授权绩效排名打分、突出奖励等举措,充分激励全市上下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地。
2021年,我市推出“马上办”改革,制定和实施贵港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夯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和制度保障。今年以来,我市继续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全年督查范围,开展环境建设“大学习、大落实、大比拼、大发展”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先进、争创一流,以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形成群策群力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助力打好“十大攻坚战”。
今年截至5月底,全市新签约项目82个,合同投资额361.11亿元,涉及制造业、农业、仓储物流、文化娱乐、服务业等领域。
创新服务 提升效率
为及时解决企业和群众在办理政务服务事项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今年3月初,市政务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区设立“办不成事”帮办窗口,专门针对“办不成的事”“投诉咨询的事”和“代办帮办的事”三个方面进行受理办理。窗口设立两个月以来,共接待群众26人次,受理投诉建议咨询5项,代办帮办事项15个,解决疑难杂症6个,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均为100%。
从2018年创建广西首家行政审批“中介超市”,中介服务收费降低20%以上,中介服务提速60%以上;到2021年11月推出工程建设项目“三证合一”,18份材料精简为7份,全流程办理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以内,提速率达到85%以上;再到今年设立“办不成事”帮办窗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我市初步构建贵港市政务服务网站、微信、APP、自助终端服务系统“一张网”服务,涵盖审批服务事项1196项,汇聚3.6亿条高质量数据,支撑40多个部门业务横向并联审批,向企业开放数据。全市涉企审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整体行政审批效率提升75%以上,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承诺提速率达81.88%,市政务大厅网办件网办率达91.16%,接近国内先进地区水平。
我市还以政务服务“一证(照)通办”为抓手,通过“一证一照授权+调用库内数据+办理全网事项”模式,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快办事。截至今年4月底,我市市、县、乡、村四级实现全程网可办事项共13548项,占全部事项比例的93.81%;申请材料已关联电子证照事项共10784项,占全部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的58.95%。全市编制了电子证照目录清单共计483类,实现“应认领、尽认领”,并在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电子证照系统录入电子证照211类,电子证照数据总量达407万条,审批业务引用证照材料共50760件次。
广泛支持 优化环境
5月30日,我市出台了《贵港市促进企业纾困解难恢复发展若干措施》,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惠企纾困政策措施,制定了对符合条件的信用优良企业免于收取投标保证金、提供旅行社带团免费核酸检测服务、降低商品房网签备案首付比例等8条贵港特色措施。
“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引客入贵’有激励、提供带团免费核酸检测,这些措施对我们旅游企业很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也给我们企业带来发展信心。”携程旅游贵港广场门市总经理邹韵霖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下,旅游行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政府出台的惠企纾困政策措施犹如“及时雨”。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惠企政策,通过本级财政补贴提供政务服务办理结果免费递寄、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首套印章、免税控盘及首年维护费等服务,并专门出台一系列项目建设配套文件、产业扶持政策,认真兑现到位,切实减轻企业经营成本。今年以来,我市还出台惠企便民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工作方案,重点聚焦税收、社保、民政等重点领域的政策服务事项,由企业(个人)“上门找政策”变为政府“上门送政策”。今年一季度,税务部门通过“政策找企”,为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减免资源税102.31万元,减免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755.88万元。
市委、市政府还在企业资金保障上下功夫,打造一站式融资平台——“贵港市融资服务中心”,让企业只进一扇门,即可办理融资申请、资产管理、融资担保、资产处置、企业上市、金融维权等事项,持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难题。
截至今年4月,该中心共为2345家市场主体搓合融资金额达85.37亿元;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达27场次,参与企业1148家;成功为贵港市棚户区改造(三期)白凹窝安置区项目、产业园区(石卡园)电子信息基地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项目、产业园区(石卡园)新能源汽车基地标准化厂房、产业园区(粤桂园)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建设、九凌湖片区文体康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政府投资项目争取授信资金47.6亿元。该中心还重点推广“政采贷”“船舶贷”“跨境贷”“生猪贷”“供应链金融”“云税贷”等一系列普惠型创新型信贷产品,有效支持我市小微企业的发展。截至4月底,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8.08亿元,较年初增长7.77%。其中,全市“政采贷”业务投放金额已达4.3亿元,惠及企业76家,投放规模居全区首位。截至今年3月末,贵港市金融机构支持我市“五个千亿元产业集群”贷款余额81.57亿元,比年初增加11.26亿元。
强化监管 激发活力
去年11月,我市通过开标评标子系统(贵港)发现,广西西江干流桂平市浔江右岸榄沙至新平段治理工程存在两家投标企业投标文件制作机器码完全一致的情况,涉嫌投标人串通投标,立案调查后依法依规对围标串标企业进行了处罚。
近年来,我市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监理、检测项目和交通工程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总承包、设备采购、材料采购项目以及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总承包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能有效借助电子化监测,及时发现处理违法违规行为。我市还率先在广西启用“网上开标+智慧调度+远程异地评标”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熟面孔”“老关系”“评委成常委”等招标疑难杂症问题;推行网上直播开标,解决公众参与渠道狭窄等问题,进一步促进了监管工作提质增效,切实维护了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提高了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我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建立破产管理人协会,出台《建立全市法院涉企案件“立、审、执”绿色通道的规定(试行)》,建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方便企业诉讼,不断增强企业权益保障力度。推行信用监管新模式,按“黑名单”“红名单”“白名单”三类守信层级分类赋予政务服务主体相应简化审批待遇,初步构建了“贵港信用”“双随机一公开”“信用+政务服务”的三维信用监管机制,公开招募15名企业及社会人士作为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监测体系,全市执法信息公开率和监管覆盖率均达100%。建立政策发布“一张网”,将惠企政策梳理汇总统一公布,编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汇编、贵港市优化营商环境措施100条,让惠企政策“找得到、看得懂、办得了”,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诚信环境持续发力。
这些有力措施不断激发了大众创业创新热情,力促市场主体逆势增长。截至今年5月,全市累计登记市场主体 285966户,同比增长18.26%。其中,今年1—5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9606户,同比增长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