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洁,女,1985年3月生,中共党员,覃塘区司法局山北司法所所长。曾荣获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2016—2020年广西法治建设先进个人、贵港市“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工作者、贵港市先进人民调解员等称号。
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乡一级调委会,无法调解的工伤案件,可以引导当事人通过诉讼解决,但真的可以解决当事人面临的难题吗?”5月13日,在接待因工伤纠纷前来求助的唐某时,周芳洁不禁陷入沉思。这起案件看似普通,却因包工头与承包人相互推诿,使当事人陷入维权周期长、成本高的困境。
时间回到今年3月,广西桂林籍工人唐某某在覃塘区柳覃高速项目工地作业时不慎滑倒,致左外踝骨折,住院治疗一个月。出院后,其弟唐某代为向包工头蒋某和项目负责人邓某某索赔,但蒋某推脱自身仅为带工人,邓某某则以合同已明确责任划分为由,双双拒绝承担赔偿。唐某某因伤失去收入,家庭陷入困境,维权无门,只得尝试向司法所求助。
面对农民工唐某某在工地受伤后索赔无门的艰难处境,周芳洁果断行动,迅速组织调解。她主动联系值班律师、包工头及项目负责人,搭建沟通平台。在调解中,面对各方的抵触情绪,她耐心解读《工伤保险条例》,结合类似案例逐条说明工伤认定标准,推动承包方最终承认工伤事实,为化解矛盾奠定基础。
在双方就赔偿金额僵持不下时,周芳洁及时引导算清“成本账”,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为消除当事人对协议能否按时履行的顾虑,她未等对方开口,便主动协助双方申请司法确认,以法律效力保障调解成果。经回访,协议得到按时履行,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案结事了。
周芳洁接访群众
矛盾化解的“终结者”
9月12日,松英村覃某某手持水库承包合同匆匆前来咨询,反映村民要求立即归还本已约定延期一年的水库,甚至可能发生哄抢行为。周芳洁敏锐意识到事态紧迫,若矛盾激化极易引发群体冲突,当即主动联系驻片村干部核实情况。经了解,覃某某承包的集体鱼塘合同到期后虽经协商延期,但期满后仍拒绝清退,村民多次沟通无果后下发退场通知,限期撤离,否则将自行清空水库,双方对立情绪持续升级。
事态紧急,周芳洁于9月16日迅速组织双方至司法所进行调解。过程中,她与值班律师紧密协作,灵活运用“背对背”与“面对面”相结合的调解策略,一方面耐心倾听各方诉求,另一方面深入阐释法律规定和违约后果,融情于法、化理为桥,逐步消解双方对立情绪,拉近分歧差距。
通过持续疏导与法治教育,最终促成当事人平复情绪,达成清退协议并自愿缴纳履约保证金,实现了矛盾就地化解、协议即时稳固,有效防止了事态扩大,切实维护了基层稳定与群众合法权益。
周芳洁调解矛盾纠纷
法治精神的“传播者”
“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减少辖区矛盾纠纷,必须从源头提升群众和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周芳洁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八五”普法期间,她将普法宣传融入日常工作各个环节,坚持在调解纠纷中普法、在监管帮教中释法、在法律咨询中解法,让法治精神在基层工作中自然流淌。
面对本乡危险驾驶、帮信罪等多发情况,周芳洁精准施策,依托各村“法律明白人”讲师团,借助党员活动日、村民代表大会等平台,开展交通安全、反诈防骗等针对性法治宣传。同时,她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定期推送典型案例、法律解读短视频,让群众动动手指就能学到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
周芳洁尤其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致力推动“法治教育进校园”提质增效。为了让学生爱听、听懂、能用,她精心筛选工作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件,将案例资源转化为生动教材,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课件,以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沉浸式普法形式,实现“点对点”靶向普法,真正让法治种子在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
周芳洁开展法治宣传进村屯活动
周芳洁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特殊群体的“摆渡人”
多年来,周芳洁始终秉持“矫行正心”的工作理念,用心做好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的“引路人”。自负责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她累计接收管理社区矫正对象180余人,通过严格监管与人性化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无一例脱管漏管、再犯罪或参与群体性事件,所有矫正对象均自觉认罪悔罪、服从监管教育。
面对每位矫正对象的特殊困境,周芳洁坚持因人施教、精准帮扶。2023年2月,22岁的黄某某因帮信罪被判处缓刑后入矫。了解到其家境贫困、缺乏就业技能的情况后,她不仅详细讲解矫正规定,更积极帮助联系就业岗位,使黄某某很快在附近乡镇找到工作,重拾生活信心,最终顺利解矫。
作为刑满释放人员的“摆渡人”,她对辖区130余名刑释人员建立详细台账,做到“底数清、去向明”。今年5月,55岁的陈某某多次因盗窃罪入狱后刑满释放,她主动上门走访,耐心疏导情绪,协助办理低保,使陈某某深受感动,表示将安心养老、不再犯罪,有效预防了重新违法犯罪,切实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十余年来,周芳洁以高度责任感深耕法治一线,默默践行“法治为民”承诺,出色完成调解、社矫、普法等工作,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接待信访2000余件,解答咨询近5000人次,走访刑释人员100多人,开展普法150多次,接收社矫对象120余人且无脱管再犯,为法治覃塘、平安覃塘建设注入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