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樟木镇凌动村获评为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图为凌动村“千里江山图”。荷城-贵港 摄
大岭乡设施农业临时党支部党员和金沙村“一组三会”成员到贵港市润之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期现场跟进工程建设进度。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覃塘区黄练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谢寿泳在传授养蚕技术。
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三里镇三里社区。
近年来,覃塘区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强组织、兴产业,推动党建活力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展开。
新春伊始,年味儿还未散去,广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包装车间生产线上的200多名工人身穿整洁的工作服进行分拣、修剪、装包……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作业景象。
这是覃塘区凝心聚力抓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我们紧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切入点和发力点,在压紧压实责任、筑牢战斗堡垒、激励担当作为、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综合施策,实现了组织建强、群众受惠、产业发展的多赢局面,石卡镇、大岭乡、五里镇、蒙公镇获评2023—2024年度贵港市乡村振兴优秀乡镇(街道)。”覃塘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焕说。
压实责任 高位推进
广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9.5万吨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4亿元,2023年3月签约、5月开工、10月投产,创造了重大项目建设的新速度。“这得益于政府‘给力’。”广西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锦洪赞道。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覃塘区严格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压紧压实区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创新实施“书记点书记”“书记评书记”机制,基层党委书记每月至少和2个基层党组织书记谈心谈话,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点评,通过书记直接“谈”书记、书记直接“点”书记,层层传导压力、拧紧责任链条,并将乡村振兴工作实绩与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提拔任用等挂钩联系,推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切实将乡村振兴政治责任传导到“神经末梢”。
为确保实绩实效,覃塘区全面推行“四下基层”一线办,组建8个督导攻坚组,选派组织协调能力强、善于攻坚克难的职级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攻坚克难、鞭策后进,指导帮助乡镇(街道)和村解决产业发展、项目落地的难点堵点问题,跟踪督促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部署落细落实,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将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前沿作战所”,成功构建起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链条。
建强组织 夯实根基
春寒料峭,大岭乡金沙村蔬菜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大棚里却绿意盎然。“基地总规划面积2500亩,计划总投资5亿元,采用农光互补发展设施蔬菜大棚,推行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利用智慧大棚提高种植效率。”近日,大岭乡组织委员林伟欣介绍,“我们坚持党员干在一线,全乡450多名党员参与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以及设施农用地摸排、流转工作,协助乡党委流转土地1100多亩,并通过成立设施农业临时党支部,选派政策熟、业务精的党员干部作为服务专员,为基地提供全流程代办帮办服务,助推示范基地实现投产。”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覃塘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创新实施农村基层党建“对标联抓”12条具体措施,实行基层党建工作每月调度、党建业务每月训、基层党组织书记每月谈、乡镇挂村领导每月下村指导等,提升基层党务干部业务能力。全力推进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实行一村一个督导攻坚团、一村一套整顿策略,通过多方联动汇聚合力、因村施策攻破难题,推动后进村转化提升,基层党组织更加过硬,顺利完成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巩固提升项目。
组织建强了,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作用才能有效发挥。覃塘区深化“一组三会”村民协商自治制度,健全党建引领村屯理事会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屯级党组织工作制度、户主(代)会议决制度、理事会执行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突出基层党组织在经济促进、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引领地位,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中来,推动村屯事务自治有序、规范透明,切实巩固拓展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成果。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建在产业基地和项目一线,组建党员突击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落实产业服务攻坚,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现代农业,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质量持续提升。
提能减负 激励担当
“我们先是通过召开‘一组三会’统一思想,整村推进、突出重点的做法得到大部分群众的支持。随后,我们‘两委’干部组织汇聚全村力量流转种植,安排专人跟踪管护,现在已完成400亩种植面积任务。”近日,在“荷美头雁驿站”,蒙公镇凌寺村党总支部书记邓书言正在分享该村耕地流失整改复耕工作的做法。
“荷美头雁驿站”是该区搭建的供书记与书记、书记与干部之间学习交流的平台,旨在通过经验分享、实地观摩、集中培训等方式,提升村干部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能力。为了让“领头雁”善做善为有劲头,覃塘区注重发现、宣传、表扬优秀村干部,创新实行“荷美领头雁”评选,每年评选2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并对其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创先争优。大力实施“头雁擂台”“头雁大练兵”系列工程,组织全区146个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实地观摩、现场点评、互评互鉴、比武切磋,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互鉴,营造创优争先的氛围,推动农村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领要增,“包袱”要减。覃塘区连续3次调整提高村“两委”干部基本报酬待遇,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结果应用等增加自治区星级村干部薪资,形成“干得好得的多、干得越好得的越多”的正向激励机制。建立村级事务审核准入、动态调整机制,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减负措施清单和不应由村承担工作事项清单,明确村依法履职事项16项、协助事项43项,推进村级组织权责清单化、法定化,有效解决村级承接事务过多过重等问题,将村干部从报表、材料中解放出来,让村干部心理上得到关怀、工作上得到支持。
育好人才 强化支撑
“蔬菜基地一年四季轮番耕作,主要种植水稻、青菜、马铃薯、辣椒等作物,不仅产量高、效益好,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务工增收。”近日,储备人才李婉枚正在五里镇龙贵村蔬菜种植基地向返乡人员介绍基地发展现状。
2023年以来,覃塘区大力实施村级储备人才“孵雁”行动,以每个村储备3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和5名其他村“两委”后备力量为目标,将致富能手、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等人员作为重点,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和资格初审、资格复审、区级联审“三荐三审”,选出村级后备人才1343名。根据个人特长、工作经历、岗位实际等,结合个人服务意向进行人岗“双向选择”,有计划地安排储备人才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每月试岗锻炼不少于4天。选派挂点村的镇干部、所在村的村干部担任帮带导师,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开展思想引导、现场教学、跟踪管理,帮助村级储备人才快速熟悉村情村务、了解工作内容、掌握工作方法。截至目前,覃塘区各村均储备人才8名以上,已有49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除后备力量外,覃塘区通过实地走访、广泛推荐、精准识别等措施,对有技术特长的种植专家、养殖能手、致富能人、能工巧匠等进行摸底登记,建立乡土人才库,储备农业农村科技、生产经营、综合治理等人才6800多人。根据乡土人才实际分布需求,组建以科技特派员、致富带头人、劳动模范等为代表的人才结对帮带服务队10支,实行“1+N”结对帮带机制,定向结对帮带乡镇(街道),进行现代种养技术、农业经营、设施农业技术、农村建筑等农村实用技术讲授和培训,大力培养善管理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
“我们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树牢‘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导向,持续强化组织引领、骨干引领、人才引领,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覃塘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邓刘说。
(图片均由覃塘区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