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莲藕种植面积约2万亩,其中规模种植基地面积达0.8万亩,主要种植双季藕。早藕上市时间为5月至7月,亩产量约1000公斤,批发价平均每公斤10元,总产值达0.4亿元。晚藕上市时间是10月中旬,亩产量约1250公斤,批发价平均每公斤5元,预计双季藕总产值约2亿元。
荷美覃塘。(罗富云摄)
近年来,覃塘区莲藕种植业不断扩大,并大力推广双季藕种植,莲藕采收时节需要大量人力,专业挖藕队应运而生。为解决莲藕种植基地用工难题,同时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该区积极探索组建挖藕队,成效初显。
采藕。(邹镇远摄)
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组织牵头推动。覃塘区充分发挥党委推动、行业带动、组织发动优势,协调统筹区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4个部门联合辖区11家莲藕种植加工企业召开全区挖藕队伍培育专项工作会议4次,全面梳理覃塘区莲藕种植助农惠农政策,共同谋划覃塘区挖藕队组建事宜,为挖藕队伍组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支部搭台带动。该区通过“红格善治”网格,转发挖藕队招聘简章3000多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张贴海报600多张,积极向群众宣传覃塘区莲藕产业发展优势和前景。同时,邀请拥有26.1万粉丝的“源艺藕农阿荣”等一批带货网红在抖音平台直播挖藕现场,单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10万人,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挖藕专业培训的积极性。
覃塘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游园趣味活动挑莲藕接力赛。(覃水花摄)
党员领头促动。该区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170多名党员带头宣传莲藕产业、带头学习挖藕技术、带头落实上级政策要求,积极参与挖藕队组建事宜,助力组建队伍。
覃塘区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上评出最长、最重、最大、最靓的莲藕。(吴晓菲摄)
强化村企联建,推动技术共享
注重现场传授。覃塘区以覃塘街道、五里镇、大岭乡为挖藕队创建阵地,组织村企联办主题党日活动并开展覃塘莲藕产业发展大家谈、挖藕现场培训暨挖藕比赛等活动6场次,累计协调组织300多名群众到挖藕现场参观,让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挖藕工作,有效推动68名脱贫群众、232名村民参与挖藕队培训。
注重经验交流。覃塘区协调贵港市源艺农业有限公司选派技术人员、挖藕师傅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实操讲解挖藕步骤,手把手帮带新人。同时,挑选并组织该区12户莲藕种植示范户分享挖藕经验,提振参训人员信心。该区累计组织开展实操培训3次,轮训300多名报名群众。
注重实践成果。今年,覃塘区结合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老字号”品牌覃塘莲藕展销会的契机,在覃塘街道、五里镇、大岭乡莲藕基地举办挖藕竞赛,该区11个挖藕队共150多名队员参赛,评选出最长莲藕、最靓莲藕、最重莲藕、最大莲藕4个奖项,以实际成果检验挖藕队组建成效,鼓舞藕农种藕的信心和决心。
覃塘街道龙凤村杨屋屯村民种植的莲藕喜获丰收。(邓福生摄)
强化成效检验,助力乡村振兴
联农带农助增收。覃塘区探索推行“致富带头人+村民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让农户在种藕、挖藕、洗藕实践中学习种植技术。基地在莲藕采收旺季可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日挖藕400公斤的村民日工资超600元。对散户种植的莲藕,莲藕基地按市场批发价回收,解决了莲藕种植散户的销路问题。该区还充分利用衔接资金300多万元,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经营主体发展莲藕产业,累计带动脱贫户务工达273户,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将碎片化的土地集中起来,村集体每亩可获取服务费50元,农户每亩获得租金1000元,3400多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
莲蓬丰收了。(罗培摄)
文旅融合强品牌。覃塘区大力弘扬“荷”文化,以“荷”为媒,连续10年举办荷花文化旅游节,持续扩大“荷美覃塘 湖美四季 布山那乡 水美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组织开展寻找覃塘荷花形象代言人、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那乡美食 覃塘味道”地标美食展示、“布山那乡 荷你藕遇”迷你马拉松健康跑、“荷”你“藕”遇一起“趣”挖藕、“布山那乡庆丰收”乡村文艺汇演、“藕王”争霸赛等系列活动,吸引当地父老乡亲、全国各地游客、外国友人前来打卡。荷美覃塘景区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旅游消费10亿元以上。
荷韵。(陈榕玲摄)
并蒂莲蓬。(陈榕玲摄)
市场带动拓空间。覃塘区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依托富硒优质农产品资源积极培育“覃塘莲藕”等“广西好嘢”农业品牌。同时,发挥“覃塘莲藕”公共品牌的产业效应,致力于打造集莲藕种植、种苗培育、莲藕深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成功开发出纯藕粉、清水莲藕等产品,通过中国邮政、京东物流、德邦物流等龙头企业,带动富硒莲藕等农特产品远销至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市场。今年以来,该区荷莲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