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覃塘区召开2022年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工作新闻发布会。副区长覃桂新出席发布会并介绍覃塘区2021年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工作成效;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2021年以来,覃塘区把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各项农业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的土地、人才、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健全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流转、抵押、退出、使用、收益、审批、监管等制度,出台1+11个改革配套文件;编制完成10个试点行政村的村庄规划、11.2万宗宅基地权籍调查,颁发房地一体不动产证书462本,目前已完成2021年第一批20个屯试点工作,为“三农”发展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沛动力。
建立宅基地自治协商机制,破解宅改主体参与率低问题。建立“一组两会”参与+宅基地“网格化”管理制度,融合“红格善治工程”,推行农村宅基地“网格化”管理,建立大网格10个、中网格146个、小网格2664个、微网格25个、专属网格306个,选配4235名网格员开展网格化管理,调动村民配合度、参与度,加快宅基地改革。目前,覃塘区乡镇(街道)共20个行政村自愿成为试点单位,并把蒙公镇英峨村、樟木镇凌动村重点打造成宅基地改革标志性样板。
创新“2+5”工作机制,破解宅改审批慢、管理难问题。创新制定两个清单,明确宅基地资格享有、保留、丧失等资格清单,规范宅基地使用权置换、出租、合作经营等流转清单,构建农村宅基地审批的“个人申请—村民小组讨论—村级审查—乡镇审批—县级备案”五个环节审批制度,有效破解土地、住建部门两头审批、发证、管理等问题。截至目前新增建房宅基地申请1873宗,已审批1685宗。同时,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落实宅基地协管人员438名,依法处理违规违法建房行为,累计依法处置农村违法建房案件39宗。
建立宅基地盘活利用制度,破解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不足问题。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统租、托管等形式统筹盘活或流转农村闲置宅基地,在符合村庄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闲置宅基地与存量建设用地结合利用,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研学基地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返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住宅发展适合的乡村产业项目,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和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
持续推进农业产业联营体改革,扩大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培育组建农村承包地联营股份合作社,在广西率先创新推进“农户+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龙头企业”为模式的农业产业联营体改革,按照“一年试点,两年推广,三年全覆盖”的总体安排,打造覃塘区“千万亿”产业联营体工程,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截至目前,覃塘区累计建成108个农业产业联营体,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120人,签约入股面积3万多亩,涉及农户1.2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