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平南县 > 正文

破小案 办小事 解小忧——平南公安解民忧暖民心二三事

2025-03-27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莫新雄 蒙斯颖  

3月18日14时左右,一名女士报警称平南县寺面镇其家公梁某家中存放的现金不见了。民警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发现现场没有任何“被盗”迹象。最后,民警协助老人在一间房间的柜子里找到了7000多元现金。

每一次平凡的守护,都是一个温暖的缩影。近年来,平南县公安局持续践行“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服务理念,依托科技赋能与群防群治网络,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

智能警务 高效服务利民便民

3月8日,群众杨女士和她的4名闺蜜手持“破案神速热心为民”的锦旗,到平南县公安局燕湖派出所向民警表达感激之情——

3月4日14时,杨女士到燕湖派出所报警称,其在辖区兴平路路段遗失一个挎包,内有现金及重要证件,请求民警帮助。

接警后,值班民警根据杨女士提供的有效线索,通过“民网+天网”双网协查机制,兵分两路对沿街商铺民用摄像头及公安天网系统进行视频研判,在数据洪流中锁定关键帧画面。经过大量的工作,民警最终成功找到了杨女士遗失的挎包。从杨女士报警求助到物归原主,仅用了172分钟。

“爷爷走丢了!”报警电话那头文先生焦急万分。原来,3月3日清晨,东华镇77岁老人离家未归。监控画面里,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登上前往城区公交车的背影,让民警心头一紧。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寻人接力赛即时展开。东华派出所和乐群派出所迅速联动,对沿线天网视频逐帧筛查。当天晚上7时,当乐群派出所传来“老人找到了”的消息时,民警手里仍紧握着尚未关闭的探照灯——那束穿透深夜的光,见证了文先生一家相拥而泣的眼泪。

快速找回遗失挎包、成功找到走失老人的背后,是科技赋能与人文关怀交织的暖心故事,连接起警民之间的温情纽带。

细心搜寻 钱物“失而复得”

3月13日中午,寺面镇居民马先生焦急报警,称家中存放的房屋确权证、山林土地证等重要证件“被盗”。接警后,寺面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勘查,发现门窗完好、财物无缺,初步排除盗窃可能。面对心慌意乱的马先生,民警一边安抚其情绪,一边引导他回忆细节,协助他翻找家中角落。经过半小时的“地毯式”搜寻,民警在一摞旧衣物中翻出一个档案袋,所有证件安然无恙。原来,马先生因记错存放位置误以为失窃。捧着“失而复得”的证件,马先生连连致谢。

3月5日21时许,镇隆派出所接到辖区六竹村大古岭一屯七旬村民张某报警,称其存放在家中的4500元现金“不翼而飞”。值班民警黎小荣与辅警覃思聪立即驱车赶往事发现场。经现场勘查,民警发现房屋门窗完好无撬痕,泥土地面未见可疑足迹,室内物品亦无翻动迹象,初步排除盗窃可能。

凭借经验,黎小荣判断老人可能记错存放位置,随即打着手电俯身展开“地毯式”搜寻。从床底木箱到衣柜夹层,民警耐心翻查每个角落,最终在房间桌底一个不起眼的黑色塑料袋中发现了整叠现金。张大爷紧紧握住民警的手连声道谢:“多亏你们,不然我真不知道咋办了!”临别之际,民警建议老人将大额现金存入银行,以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暖心“破案”、耐心找寻,不仅显示了公安民警的专业素养,更折射出公安民警“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民情怀。

暖心守护 小举动传递大温暖

2月21日10时许,大成派出所民警在大成工业园进园三路巡逻时,发现一辆无人看管的耙田机停放在路边。此时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民警担心农机被盗或损坏,当即决定在原地守护。等了将近1小时,还是没有机主找来,民警决定先将耙田机推回派出所暂存。

回到派出所后,民警经过视频研判,最终锁定机主莫某。原来,事发当天莫某原计划用耙田机到附近耙田,不料临时接到一名好友的电话,改去喝喜酒。为了赶时间,他直接将耙田机停放在路边。次日早上,莫某来到大成派出所将耙田机领回:“太感谢了!要是耙田机被偷,我损失就大了!”

“这里有人摔倒了!”3月1日13时许,丹竹镇丰塘村公路旁,一名81岁老人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丹竹派出所值班民警周永茂接警后,快速赶到事发现场。周永茂简单检查了老人的身体情况,发现老人除了头晕外,并无明显外伤。随后,他将老人扶到路边坐下休息,然后根据老人提供的信息,在拨打120电话的同时,联系上了老人的家属。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周永茂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扶上救护车送往医院检查治疗。经丹竹镇卫生院医生检查,老人身体并无大碍。老人家属连声向周永茂等人道谢:“多亏了民警的及时救助,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一枝一叶总关情。平南公安以一次次暖心行动,在点滴细节中书写着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让“警察蓝”成为群众心中最安心的底色。正如一名网友在平南公安微信公众号留言:“有困难找警察,从来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