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清代“六尺巷”的典故源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将中华传统文化的谦和礼让体现得淋漓尽致。近日,平南县公安局燕湖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巧用“六尺巷”典故化解了一起困扰双方长达一年之久的邻里矛盾纠纷,避免了矛盾激化和后续案件的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023年9月初,平南县平南街道附城社区廖某威与邻居廖某义,因为屋后水沟的流水和通道权属问题发生纠纷。在争吵过程中,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据了解,两家人因纠纷积怨多年,这次因土地权属引起的纠纷只是矛盾的升级。
事发后,廖某威报警。值班民警前往事发现场进行了处置,并于2023年9月27日和2024年4月28日,先后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派出所调解,但由于双方当事人各持己见、态度强硬,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因案件属于土地使用问题,燕湖派出所建议争议双方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申请调处,或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争执,后来廖某威通过申请复议、法院一审和二审来维权。
今年11月14日下午,贵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庭审法官来到燕湖派出所,和民警一起重新启动调解程序。燕湖派出所副所长何宇源带领值班民警、派出所调解室调解员许可勇和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一起,召集双方当事人再次到现场实地了解纠纷的具体原因,向当事人宣传土地使用的有关政策与法律法规,从情理法多角度向当事人做宣传解释工作。两家人听不进不同意见,仍然在现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最后,民警建议双方到派出所商讨调解方案,解决实质性问题。
在派出所,双方态度略有缓和。何宇源、许可勇针对当事人“不争寸地争面子”的想法,对症下药,释法说理,适时引用“六尺巷”典故感化当事人,慢慢地化解了彼此心结。
“我们是邻居也是兄弟,低头不见抬头见,我们也不希望把这个矛盾一直传到下一代,不值得这样。”在“六尺巷”典故的感化下,廖某义愿意将挡在廖某威家前面的小房屋转让给廖某威使用。廖某威为了感谢廖某义的诚意,也愿意给回了相应的房屋转让费用。
就这样,一桩经历复议、一审、二审未能解决的土地纠纷案,在民警和调解员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两家多年的恩怨得以成功化解。
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三言两语就能解决,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需要耐心细致。事后,平南县公安局燕湖派出所所长冯湫越说:“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和为贵精神融入基层调解工作,是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预防在前、调解优先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