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教育系统积极探索“传帮带”模式,营造携手互助的浓厚氛围,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让城乡孩子共沐教育公平的阳光,为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注入朝气与活力。
▲平南县大安镇小学学区开展传帮带结对帮扶
近年来,平南县各学校积极推进“师带徒”“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帮扶、科组互动帮扶、年级联动帮扶模式,通过骨干教师手把手带动帮扶、面对面传经送宝、点对点建立好工作档案和成长档案、定期开展研讨会和交流会,统筹安排开展示范课、公开课和研讨课等方式,充分发挥先进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传帮带”工作的扎实推进,形成了教师间、学校间奋起直追的良好局面。
为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向乡村,平南县采取“城乡学校结对”的方式,将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结成“联谊”校,通过跟岗锻炼、送教下乡、送培下乡、团队支教、动态走教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5年来,平南县支教、走教243人,送教培训教师约1.5万人次。小学共设立21个学区,中学设立8个学区,形成了以学区长为中心,辐射东西南北、覆盖全县的“结队”格局,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丰富多彩,乡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以节节攀升,乡村教育发展得以蒸蒸日上。
▲大安镇中心小学的“安”文化
▲大安高级中学“衍画特色实验室”
▲马练瑶族乡中心小学的“优秀文化传承”教育
▲丹竹镇初级中学的足球特色学校
近3年来,乡村教师中荣获市级以上优秀教师140余人,涌现出大安镇中心小学的“安”文化、大安高级中学“衍画特色实验室”、马练瑶族乡中心小学的“优秀文化传承”教育、丹竹镇初级中学的足球特色学校等特色品牌。
此外,平南县还扩大“传帮带”圈,携手区内外优质学校,共谋平南县教育发展事业。南宁市第二中学、南宁市第十四中学等学校与平南县学校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对平南县学校进行管理帮扶、教研帮扶和资源帮扶,努力促进平南教育从“量”到“质”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