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稻浪“丰”景美,又是一年农忙时。仲夏时节,平南县39万亩早稻开镰收割,群众抓住晴好天气抢收稻谷,确保颗粒归仓。
近日,记者走进官成镇双马村,放眼望去,成熟饱满的稻穗褪去了青绿,染上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铺上了一地金子。稻田内,收割机在稻田来回穿梭,割稻、脱粒、禾草粉碎、颗粒入仓等一气呵成。一辆辆货车停在机耕路上等候,收割机往车里倾倒刚刚收割上来的稻谷,运往附近的专业合作社进行烘干。
平南县小吉星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李鹏程告诉记者,合作社今年早稻种了480亩,由于管护得当,今年比往年亩产预计高出100到150斤左右。
今年以来,该合作社承接自治区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建设任务,建设平南县北部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项目,在官成镇双马村建成1个2000亩以上相对连片集中的优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育秧中心1000平方米、安全低温仓储1000平方米、大米加工厂1500平方米,扩建完善烘干中心1000平方米,增加烘干机6台,配套设备完善,实现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7%。
社长吴禄鹏告诉记者,该合作社可为农户提供耙耕、育秧、田间管理、收割以及水稻种植全过程技术指导服务,基本实现水稻产业一条龙服务。近期还在计划建设大米加工厂,拓展合作社的业务面。
近年来,平南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端稳群众饭碗。从春耕到夏收,平南县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以现代化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先是采用良种良法,推荐农户购买抗性比较好的品种,增强水稻的抗虫抗倒伏等特性,同时建设高产示范区,在示范区采用高效高质的栽培技术等管理措施,以点带面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促进全县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平南县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许伟超表示:“高度的机械化,从育秧、播种、插秧,一直到病虫防控,到最后的收割还有烘干环节都是采用高度的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为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
今年平南县早稻种植面积为39万亩,水稻长势良好,预计产量约19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