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进入早稻的田间管理关键时期,为做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平南县农业农村部门依靠科技,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强农企合作共建,通过示范推广安装诱捕器、高效植保机械等多种方式,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确保今年早稻稳产增收。
在安怀镇旺官村良种场屯,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正组织当地种粮大户、村民进行培训,就目前水稻病虫害问题和防治方法、统防统治作全面讲解,确保粮食增产,粮农增收。
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吴云庭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很受农户欢迎,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绿色防控技术,其中释放赤眼蜂防治稻中卷叶螟和水稻螟虫的方法尤为受关注。
在平南县水稻产业示范区,一片平整、绿油油的稻田里,伴随着引擎的轰鸣声,一架植保无人机在操作人员的遥控指挥下,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飞行投放赤眼蜂球。每亩水稻每次均匀投放4个蜂球放蜂器,每造水稻共释放3次,每一枚蜂球内装有约2000头赤眼蜂虫卵,投放田间24小时后赤眼蜂蜂卵即可孵化出蜂。孵化后的赤眼蜂会寄生在螟虫卵上,将螟虫卵的营养吸收,从而杀死螟虫,这种利用害虫天敌杀灭害虫的防控技术,可实现精准投放、精准防治、大面积统防统治,达到农药减量控害、降本增效的防治目的。
“一天可以放5000亩赤眼蜂,人工防治放蜂1000亩田的时间则需要三天时间。”吴云庭说,“如果利用植保无人机来喷药,一天可达到300亩,人工一天只能是7、8亩的防治面积。另外在田间树立杀虫灯,通过放性诱、食诱的诱捕器来进行防虫。”
平南县年水稻种植面积80万亩左右,稻谷产量约35万吨,是广西的产粮大县。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粮食生产,在资金投入、农业人才培育、水稻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都给予极大的重视,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确保水稻稳产增产,粮食安全。近年来,平南县粮食产量稳中上升,农药使用量实现了逐年下降,如2022年农药商品使用量比2021年减少了约42吨,达到农药减量、农业增效的目标。
为了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带动作用,平南县分别在官成镇、安怀镇、平南街道、大安镇设立了粮食生产绿色防控示范区,绿色防控的作物品种主要包括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示范区内水稻螟虫防治效果显著,比其他对照区减少农药使用量25%以上,在为种植户增收节支的同时,也不断夯实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