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讯 3月16日,记者走进平南县上渡街道下渡社区河碌屯300亩稻蛙综合种养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水田映入眼帘,笔直的沟渠依次排列,农民正在田垄上投放蛙食,成群结队的蛙苗争相觅食。另一边,农民正紧锣密鼓地插秧,白茫茫的水田经过来回栽插变得生机盎然起来。此时的场景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曾是一片荒废了十几年的撂荒地。
“以前,这片山地种植庄稼收成不好,所以大家陆续把这片地放荒了。”村民李静林说,村里此前因年轻劳动力流失、农民缺乏种植技术、农作物经济效益低等原因,久而久之这片山地就被撂荒。
下渡社区党支部书记姚燕新经过深入调查,萌生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想法。姚燕新与村“两委”干部沟通后,组织党员干部走访群众、种植大户和农业公司,宣传撂荒地复垦复种政策,确定以“党建引领+土地流转+撂荒地整治”为抓手来盘活闲置土地。同时,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发展理念、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仔细研究稻虾、稻蛙综合种养项目的可行性发展,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
“我们通过召开理事会,组织村干部入户宣传政策,耐心和村民算流转土地增收‘经济账’、改造土地后的‘产业账’,让村民及时拿到土地流转资金,打消群众顾虑。”下渡社区干部李松伟说。截至目前,下渡社区已有262户农户签订《家庭承包责任田使用承诺书》,成功集约800亩撂荒地。
土地集约好了,谁来耕种?面对劳动力不足、土壤资源不肥沃、种粮效益低等现实问题,下渡社区转变思路,积极引进企业、公司等经营主体参与经营,引进稻蛙综合种养项目、陆基(加州鲈鱼)养殖项目和稻虾(澳龙小龙虾)综合种养项目,总投资6000多万元。目前,300亩稻蛙基地已投入使用,亩产蛙苗1000公斤;60亩的稻虾(澳洲小龙虾)基地已投入使用,亩产小龙虾500公斤;陆基(加州鲈鱼)基地正如火如荼平整土地。
“前段时间刚签完土地流转协议,现在就可以在基地务工挣钱,不仅能学习养殖、管理技术,还能照顾家庭、得到土地流转租金,真是一举多得。”村民李进葵高兴地说,进驻撂荒地的产业为村民创造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目前,基地先后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增收,每年有90万元的土地租金、劳务费进入群众口袋,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
下渡社区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盘活闲置资产,着力构建乡村新产业体系,获得了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和助农增收“一箭三雕”的效果。下渡社区是上渡街道盘活撂荒地探索中的成功缩影之一。
据了解,自上渡街道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以来,通过组织镇、村干部对撂荒地排查登记,摸清撂荒面积,引导群众复耕复垦撂荒地,并采取土地流转、大户种植、代耕代种等方式,加大撂荒地复垦利用,全面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为农民增收致富扩渠道、为乡村振兴添活力。2022年以来,上渡街道共完成撂荒地整治复耕复种1500多亩,引进5家农业公司,建成5个产业基地,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