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平南县 > 正文

瑶家奶奶60年坚守民族传承 不变的是年俗,变的是生活越来越好

2023-01-3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记者 张庆杰   网络编辑:何美凡  

今年80岁高龄的陈秀芳老奶奶,家住平南县马练瑶族乡北胜村茶山坪屯,关于过年,她有3件必做的“大事”,分别是烧“跨年火”、点“年俗灯”和做“糯米果”。

这3件事,对于她来说不仅仅是她结婚60年来过年的一种形式,更是她对家庭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团聚的重视。

60年坚守,不变的是年俗,变的是生活越来越好。

燃起“跨年火” 生活旺起来

1月21日,除夕夜,陈奶奶和家人吃过年夜饭后,便和老伴张爷爷拿着铲箕走到屋外,不一会各自挑回来一担柴禾和木糠。紧接着,老爷爷开始劈柴,老奶奶把柴禾和木糠堆放到大铁锅上,并点上火。很快,红彤彤、亮堂堂、暖烘烘的火盆,照亮了整间房子,瞬间变得温暖起来。陈奶奶介绍,就这么一盆看似简单的“跨年火”,已在他们家的厨房传承了上百年,而在她的手上也延续了60年。

火盆烧起来,人气聚起来。亲人们陆陆续续围拢过来,大家在火盆边聊起家常,磕上瓜子,吃起水果,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近年来,陈奶奶家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工作或外出上学了,只有她和老伴在家。每逢过年,他们都会力所能及到山上,收集柴禾,等家人过年使用,同时还会特地准备“跨年火”的材料。“‘跨年火’的柴火需要坚硬的树木,同时要拌以湿润的木糠,这样才能确保火盆能够从除夕夜延续燃烧到大年初一早上。‘跨年火’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顺顺利利,必须精心准备。”陈奶奶开心地说道。

点起“年俗灯” 添丁又添彩

“今天晚上,大家记得要通宵开灯睡觉哦!”陈奶奶一边烤火,一边叮嘱家人。话音刚落,她的孙媳妇接过话说道,他们平时都是关着灯睡觉的,如果通宵开灯,小朋友会很兴奋,没那么容易入睡,能否不通宵开灯睡觉呢?

陈奶奶耐心解释道,除夕夜通宵开灯,寓意着添丁发财,生活越过越亮堂,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气象,生活更有奔头,更是对他们村100多年来传统年俗的传承。

陈奶奶的孙媳妇听了解释后,连连点头,表示会听奶奶的话,让自己适应在亮灯下入睡。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北胜村尚未开通进村公路,当地很多群众须走3至4个小时到圩上赶集,靠着肩挑背扛把生活物资带回家。几十年来,每逢年关,陈奶奶必然会到圩上购买煤油和煤油灯具,到除夕夜便在每个房间把灯点起来。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更加方便使用和喜庆的小灯具,陈奶奶也跟上形势,使用上了用电的小灯具,再后来,为了营造更加浓厚的年味氛围,陈奶奶让家人在除夕夜把电灯通宵亮起来。

“我的母亲平时省吃俭用,从不奢侈,但是她对除夕夜通宵点灯却非常舍得,以前就算我们少吃点肉,她也要把钱省出来,在过年前购买煤油和煤油灯具,让我们家的年味更浓。”陈奶奶的儿子张林告诉记者,他的母亲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记得30年前的一个除夕夜,邻居家的小孩调皮,把煤油全洒地上了,邻居匆忙前来找母亲,她二话不说,在每一盏煤油灯里匀出一半煤油给邻居应急,邻居拿到煤油后,也终于松了口气,连忙道谢。

吃上“糯米果” 笑容比蜜甜

“奶奶,近来身体好吗?我打算大年初二回去拜年,我想念您做的糯米果糍粑了,几年时间没能吃到,嘴巴实在太馋了,能给我做一些吗?”春节前几天,陈奶奶远嫁湖南的孙女张庆宇拨通了奶奶的电话,希望在拜年的时候,能够吃到想念已久的美食。奶奶接到电话后,高兴地说道:“我也很想念你们了,只要你们回来,随时为你们准备好。”

其实,在陈奶奶家,尽管她的孙女没有提前预约制作糯米果糍粑,她每年也都会在春节期间制作一大批给家人品尝。她制作的糯米果糍粑软糯适中,甜度合适,香味浓郁,深受大家喜爱。

和孙女通完电话,陈奶奶便和张爷爷开始忙碌起来,采摘芒叶,购买米粉、红糖等。为了让孙女尝到热气腾腾、新鲜出炉的糯米果糍粑,陈奶奶这次制作特地安排在大年初二,那天很多外嫁女姑女回娘家拜年。当天中午,只见陈奶奶和张爷爷默契配合,陈奶奶负责剪叶子、搓米粉、做糍粑,张爷爷负责劈柴、烧火、蒸糍粑。下午五点半,当张庆宇踏进家门口的那一刻,正好第一锅糍粑新鲜出炉,张庆宇忍不住嘴馋,拿起一个往嘴里送,一边说烫嘴,一边说太好吃啦。陈奶奶见状,忙说不着急,这一次管够,还能打包。引得大家瞬间哈哈大笑。

在村中,陈奶奶不但糯米果糍粑做得好,而且为人热心。村中邻居只要有喜事,都会邀请她前去帮忙制作发糕、粽子、糯米果糍粑等,同时她还不吝倾囊相授她的制作方法和心得。也正因如此,她也得到了邻居的高度评价和尊重。每当陈奶奶家有喜事,大家也热心帮助,村民们相处融洽,团结互助风气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