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10时,位于平南县镇隆镇廖村的威阳种养专业合作社又热闹起来。伴随着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一筐筐新鲜采摘的砂糖橘被工人倒入洗果流水线,由机器自动清洗、打蜡、烘干、分级。另一边的包装生产线上,工人们对分好级的砂糖橘进一步分拣、装筐、过秤、封口。
“太忙了,昨天忙到了凌晨4时才发完一批货,我们要保证当天采摘的果当天发出去。”合作社销售经理梁理莹一边在洗果场内检查各个环节的运转情况,一边向笔者介绍,“今年我们基地的果全部销往东南亚市场,现在这批是发去越南的。”
砂糖橘卖到东南亚市场?这引起了笔者的好奇。
“我们有出口‘身份证’。”梁理莹笑着说。
梁理莹所在的威阳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了320多亩砂糖橘、沃柑,依托当地独特的气候和土壤资源,引进滴灌和喷淋技术,种出来的砂糖橘、沃柑皮薄多汁、清甜爽口,品质上乘。但由于近年来国内柑橘类水果市场逐渐饱和,价格持续走低,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一直不是很称心。如何破局?合作社想到拓展国外市场。
说干就干。2021年底,合作社向贵港海关提出申请,按照出境水果果园标准建设果园,2022年7月取得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资格,成为贵港市首个出境水果果园。
有了出口资质,还得有销路。梁理莹原先一直在外打拼,从事外贸工作,2014年返乡当起了新时代农民,从事水果加工、销售工作。合作社拿到水果出口“身份证”后,梁理莹发挥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海外市场渠道优势,将水果销售的“触角”延伸到东南亚市场。
“平南到越南的距离是1000公里,发车后20多个小时就能到达,和我们把果卖到国内北方市场差不多,但价格要比国内市场高一倍。”梁理莹说,今年是合作社第一年出口水果,从去年12月初正式出货以来,每天能出4到5个集装箱货柜,发货量在150吨到180吨之间,1个多月时间销售额已经达到600多万元。
中午12时,合作社的仓库里仍热火朝天,一筐筐打包好、沉甸甸的砂糖橘被工人有序装上拖车,运到门口的大货车上。
“今天准备装2个货柜,大概晚上装完发车,一天后我们的砂糖橘就能出现在越南的水果市场上了。”说完,梁理莹转头与工人交代装货事宜,又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