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平南县 > 正文

平南:以集成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2022-12-02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周信东 许瑜敏 蒙亦欢   网络编辑:何美凡  

平南讯 近年来,平南县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以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为抓手,加快改革系统集成,以改革激发活力、以改革释放效能,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产业发展等工作,全面助推乡村振兴,成功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平南样板。该县先后获评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县、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景华村、平田村等4个村荣获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称号。

创新市场融资+项目招投标模式,推动乡村风貌大提升。该县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整合经营性资源,以平台公司的现金流收入、项目收益作为贷款偿还资金来源,下属子公司作为担保方,为贷款提供全额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融资,有效破解乡村风貌改造项目资金筹集难题。创新项目招投标模式,通过统一打包“两高两道”沿线农房风貌改造项目进行公开招投标,率先在全市完成招投标工作。目前,该县第一、第二批“两高”沿线房屋风貌提升项目顺利完成,鹏山旅游风貌示范带全面竣工,成功打造了平南街道平田村龙井屯等一批乡村振兴平南样板。

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三变”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大整合。该县强化土地综合整治,统一由县平台公司作为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投资主体和土地流转实施主体,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今年截至目前,该县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立项工作在全市排名第一,土地流转面积、土地交付面积均排在全市前列。在农村“三变”改革中,该县21个乡镇(街道)、277个涉农行政村(社区)、6882个小组如期完成改革试点任务,全县共清理核实经营性资产约2.15亿元、非经营性资产约10.65亿元、资源性资产总面积425万亩,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全部盘清;全县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38万多人,完成股权设置近220股,277个涉农行政村(社区)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有效促进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稳定增收。

促进农特产业+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农民增收大提速。该县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大力推行“土地综合整治+稻虾种养”“土地综合整治+大豆玉米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特色产业和玉米大豆产业。目前,全县共签订稻虾产业发展项目7个,流转土地面积5.35万亩,建成虾田1.5万亩,投产面积1.2万亩,产出小龙虾2000多吨,产值1亿多元,带动9个乡镇(街道)、40个村、409个村民小组、14940户农户参与稻虾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6000多万元;推动建成自治区首个规模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成功举办全区粮食春耕春种现场会。该县推行“特色风貌+乡村文化+生态环境”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成功举办2022年广西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自治区主场活动暨中国(平南)富硒石硖龙眼节、小龙虾品鉴活动等系列大型文化旅游活动。今年前三季度,该县接待国内游客402万多人次,旅游消费50多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坚持“自治+德治+法治”融合治理,推动基层治理大改善。该县搭建“村委会+村民理事会+农户”三级治理平台,构建村民自主议事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提高村民的自治水平。建立移风易俗、道德评议等机制,创新推行“荣辱榜”“积分超市”等文明实践活动,全县21个乡镇(街道)、296个行政村(社区)均成立了移风易俗宣传劝导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活动,有效引导村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其中,官成镇八宝村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村、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深入实施“天网、天眼”工程和“雪亮工程”,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技防”保障。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县296个行政村(社区)共选拔明确2207名“法律明白人”,覆盖率达100%。今年以来,该县累计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8场,共为全县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7万人次,为村(社区)提供法律意见2321条,化解矛盾纠纷1164件,有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