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内容很实用、接地气,今后村里谋划项目、发展产业、盘活资产,我们心里更有底了。”近日,在平南县马练瑶族乡六石村“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现场,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德武激动地说。
近年来,平南县在推动乡村党校标准建设和规范提升上出实招、下真功夫,深入开展乡村特色教育培训,推动教育培训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力量下派,让基层党员干部进党校、听党课、受教育成为常态,把乡村党校打造成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技能培训的新平台,有效提高乡村党员教育质量,为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场所建设标准化
走进马练瑶族乡党校,只见教室宽敞明亮,桌椅整齐,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一应俱全,阅读室拥有2000多册图书。该乡党委书记、党校校长黄展华介绍,该党校自2020年5月成立以来,已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乡村党员干部1000多人(次),其中承接市级、县级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370多人(次)。
近年来,平南县本着因地制宜、功能整合、节约资源的原则,建立健全“县级党校(主教室)+乡校(分教室)+村校(微教室)”三级组织架构,通过县委党校为主体,21个乡镇(街道)、各村(社区)党校为延伸的“1+21+N”运行模式,实现乡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阵地全覆盖,促进乡村振兴基层人才成长。
该县强化组织、党校、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联建,通过改建闲置办公场所、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文体活动场所等措施,按照统一标准,对乡村党校办学所需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配套多功能教室、研讨室、阅览室、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施设备,为乡村党员干部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目前,该县建成乡镇(街道)党校21所、村(社区)党校296所,其中马练瑶族乡党校和马练瑶族乡九槐村党校分别是全区首个乡镇级和村级规范化党校。
师资力量多元化
今年年初,六陈镇登塘村老党员、有40多年玉桂种植经验的李森达受该村党校邀请,在该村玉桂种植基地开设“玉桂讲堂”特色课程,分享种植技术要领,吸引了当地及周边众多党员群众前来学习。
平南县大力推行结对共建机制,统筹用好县、乡、村三级党校师资库、案例库、基地库,由县委党校21名优秀党员讲师组成“红色督导团”,日常定点联系乡村党校,推动教学资源盘活、师资资源激活、基地平台整合,强化三级党校联动办学、联合办学,提升乡村党校办学水平。
该县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党政干部、致富能手、种养大户等优秀党员,组建“红色师资库”,以“万名党员进党校”“千场党课下基层”等活动为载体,常态化在乡村一线开展政治理论、知识技能、乡村振兴等培训,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群众的本领。
截至目前,该县乡村党校有各领域优秀师资150多人,开设280多门课程,邀请了250名各行业的优秀党员到乡村党校授课,有效推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向基层一线延伸。
培训内容多样化
眼下,大洲镇上垌村沃柑基地喜迎丰收,黄澄澄的沃柑缀满枝头。得益于“万名党员进党校”技术培训,该基地改进数字化地图管理技术,进一步优化水、肥、药一体化系统,对每一棵果树独立编码、GPS坐标定位,监控、追溯全产业链质量安全,建成远近闻名的现代化数字果园。
平南县聚焦课堂实效,以基层党员干部需求为导向,坚持因人施教,开展党校“点菜+配菜”互动式教学,创新打造“汉语+客家话、瑶话、土白话”双语课堂,开展党员夜校、红色学堂、田间讲坛等特色活动,切实推动教育培训入脑入心、走深走实、提档提质。
该县坚持因需施教,依托红色资源、乡村振兴示范点等特色资源,实施“一校一品一特色”培育工程,突出党的理论、乡村振兴、实用技术等教育培训重点,通过引领式、沉浸式、启发式体验教学,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家常话讲好大道理,实现课堂与现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今年以来,该县依托各乡村党校特色资源,举办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主题培训班550余期,累计培训党员干部3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