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新闻网

logo
学习强国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平南县 > 正文

水火在较量 文化在传承——记平南县大安消防文化节

2022-11-05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记者 张日芳   网络编辑:何美凡  

11月1日,大安消防文化节活动现场。(杨文福摄)

11月1日,我市隆重举办以“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消防文化”为主题的大安消防文化节(以下简称文化节)。市消防救援支队和平南县委、县政府作为主办单位,相关领导与当地群众一同领略非遗文化的风采,奏响全民消防的强音。

当天早上,平南县大安镇民俗文化广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简短的开幕会表彰了2022年度我市消防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并为大安镇7支消防志愿服务队授队旗。随后,由消防志愿者倾情演绎的情景剧《传承》拉开了文化节的序幕。

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大安圩发生特大火灾,损失惨重,居民群众吸取深刻教训,各街区自发建立消防队,并约定每年在秋高气爽的农历八月二十日进行演练,开展消防巡游、消防大比武等活动,自此诞生了我国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动员最广泛的乡镇消防节。2008年,大安“校水柜”习俗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2021年获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展示的,是大安人民在这186年来,世代传承“校水柜”习俗的坚守及现代消防的创新。

文化节上,消防民俗轮番上演,最吸睛的是民间消防队射高、射远灭火演练比赛。镇西、永安等6所消防所的队员英姿勃发,抬着水柜挺进赛场。总指挥员发出演练比赛准备开始的号令后,两个火球徐徐升起,吊在比赛队伍前方20多米处的龙门架上。一声清脆的哨声响起,较量开始了,两条“水龙”瞬间喷涌而出。比赛双方队员在本队指挥员的口令下,合力操纵校水柜水带,水枪指向目标,观众呐喊助威,不到10秒,“水龙”就将空中两个熊熊燃烧的火球扑灭了。双方的队员又将枪口转向天空,“水龙”化作水滴与现场观众欢快地互动起来,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演练比赛进行三轮后,文化节重头戏——非遗“校水柜”习俗灭火短剧隆重上演。镇西消防所表演队模拟明清时期一家庭发生火灾,民间消防队迅速出动,利用传统人力水柜——校水柜灭火的场景。当猛烈的火势被水柜征服,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文化节的古、今消防器材装备展环节,和济堂、振华、进南、镇西、振兴等民间消防所共同展示校水柜、消防水枪、火钩、喉叉、火炬、铜锣、会旗、水桶、消防帽及消防机动泵等传统消防器械,特勤消防站、龚州消防站展示了101云梯车、探测仪、消防坦克及水枪水炮、空气呼吸器、水上救援及个人防护装备等现代消防“黑科技”。观众逐一参观,忍不住抚摸,并频频点赞。

消防志愿者的热诚服务,为文化节注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能量。当天,平南消防志愿者服务队人员、专业消防救援队志愿者、大安民间消防志愿者在大安镇的大街小巷、社区校园等,发放消防宣传手册、庭院消防宣传资料以及2023年度消防创意挂历等消防宣传小礼品、小礼物,并设消防知识讲堂现场为群众讲解消防安全知识。

贵港消防实践,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化节上,观众大饱眼福,在大安民间消防影视产品展播中,大安文创作品《大安镇消防节》书籍、消防台历,音乐剧《大安印记》,情景剧《大安往事》《校水柜》《传承》,汇报片《大安消防节》及媒体报道大安消防内容的音视频作品将文化节推向高潮。老街坊、退休多年的徐老师感叹说:“想不到,有这么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我们大安消防文化。”

大安消防文化节再现水与火的较量,带给广大人民群众的是安与危的思考。大安民间消防员吴延崇说,他7岁就学会使用水枪,每年全家人都参加消防节,消防工作已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安“校水柜”习俗传承人包汉松说:“凡事安全第一,希望大安人民世代传承消防文化,以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消防行动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大安镇党委书记莫达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化节传承了“校水柜”习俗非遗文化,展现了新时代消防工作的进步,营造了全社会关注消防、学习消防、参与消防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守望相助的宽怀和团结奋斗的精神,这是民间智慧与时代最好的结合,是最好的本土文化,希望这种精神和文化在世代传承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推动大安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