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铁路桥涵洞,一块刻有“良凡屯”三个红字的大石头率先闯入眼中,沿着绿树成荫的村道继续往前,依次驶过整洁有序的小花园、小公园、微菜园,错落有致、白墙黛瓦的房屋由远及近,不一会儿就到了跟前。
9月1日中午,平南县公安局民警李全林忙完手上的工作后,驱车回到老家镇隆镇马旦村良凡屯。“村里新建的凉亭和长廊完工了,回去跟一下收尾工作。”李全林说。
“新”是良凡屯这两年的关键字:房屋外墙统一规划,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破瓦房、旧猪栏、臭水塘变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灯光球场、小广场,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文明新风树了起来。
▲平南县镇隆镇马旦村良凡屯新貌
从“脏乱差”到“美如画”,李全林是见证者,更是推动者。
去年以来,平南县深入推进“万名干部回故乡 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发动平南籍干部利用星期五下午、周末、节假日时间,主动回到出生地、成长地“双报到”,截至目前,共发动6095名干部回到家乡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
这些回乡干部给乡村带来了什么?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为何让干部回故乡?
智力支持+人才保障
“四叔,群众大会还是你来动员吧,大家都听你的。”良凡屯2021年第一次群众大会上,理事会的大伙儿都提议让“四叔”来做动员讲话。
李全林在兄弟辈中排行第四,村里人都喊他“四叔”。“四叔”虽然在县里工作,但对村里的大事小事一直十分上心,所以说话“很有分量”。
当天动员大会上,李全林先是和村民讲述了良凡屯的建设规划,再向村民宣传和讲解“两高两道”风貌提升、“三清三拆”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针政策,并以身表率,带头捐款1万元用于乡村风貌改造。
“动员很成功,会上就筹到了10多万元,会后又陆续收到捐款,共筹得80多万元。”李全林说。在随后开展的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村里全民主动参与,27栋乱建乱搭、违章建筑、危旧房全部拆除;清理杂草杂木面积1万多平方米、垃圾约17吨,清理路面、修整道路路基2.6公里;完成土地综合整治3块9亩,用竹篱笆建成小菜园、小花园16个。“大家共同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良凡屯。”
近年来,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平南县农村青壮年纷纷到城市务工,相当部分农村留守的党员干部,因年龄、见识、信息、资源等各方面原因,没有太强的能力组织群众开展乡村振兴。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有些地方即使政府给了钱,也不知怎么花。
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至关重要,而从农村出来、在政府各部门就职的党员干部,则成为这支队伍最好的人选之一。
“平南积极响应贵港市委实施‘万名干部回故乡 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的部署,号召广大干部回到家乡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共建活动,就是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贵港市副市长、平南县委书记周仕志介绍,一方面是打“乡情牌”,拉近干部与群众间关系,更好推动政策宣传指导到户;另一方面是发挥干部眼界广、资源多、思路宽的优势,积极争取资金、项目等助推乡村振兴。该县去年号召科级以上干部回乡,今年扩大到平南籍及出生地在平南的广大干部回乡,人数从850名增加到6095名。
二、如何让干部“想回去”?
正向激励+反向约束
平南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甘显平是大洲镇马王村人,去年他组织动员乡贤、党员干部、村民群众捐款捐物共10多万元,协调解决了大洲镇—马王村绕镇道路的建设资金问题。同时,通过多方争取、积极推动,筹资2万元改造马王村村委办公场所,完成了马王村2.2公里一事一议道路硬化工程、马王村委至大冲屯1.2公里水利三面光水渠建设以及人饮工程蓄水坝蓄水工作,切实解决了村民最关心的出行难、饮水难问题。在2021年的年度考核中,甘显平被行政村和乡镇评定为“好”等次。
2021年,平南县对850名回乡干部进行年度考核,其中被评为“好”等次的有625人,被评为“较好”等次的有214人,被评为“一般”等次的有11人,被评为“较差”等次的有0人。被评为“一般”“较差”等次的回乡干部,失去了当年提拔晋升、评先评优的资格。
“强化管理考核,持续压实回乡干部责任。”平南县委组织部部长潘燕艳介绍,该县聚焦干部回乡实绩,设置考核评价负面清单,由村干部对回乡干部各项工作进行考核并提出初评意见,乡镇党委根据各行政村党组织提出的考核意见,确定回乡干部考核等次,考核结果作为回乡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的参考依据,鼓励回乡干部更加主动作为、有效作为,让回乡干部“想回去”。
同时,健全服务机制,让回乡干部干有平台。成立“乡、村、屯”三级微信群,加强回乡干部的沟通联系,充分调动回乡干部积极性。强化工作保障,县级在政策、资金、力量上给予一定倾斜支持,激励返乡干部积极助力乡村建设。
三、干部回乡怎么做?
厘清需求+精准派单
回乡干部如何发挥作用?“鼓励回乡干部立足行业部门优势,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人脉优势,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各项行动中。”潘燕艳说。
2021年6月,平南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副大队长邓中在返乡走亲中获悉,思界乡新旺村路口经常发生交通事故。他到现场查看发现,该路口直接与省道相连,路面狭窄、视距差、坡度较陡,但人流量和车流量又非常大,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回乡干部邓中在新旺村二级公路路口指导安全隐患整改
邓中立即将这一情况向镇村反映,并整理成问题清单派发到该县安委办、公路局、交运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各相关部门“接单”,整改即刻拉开。邓中多次到实地走访调查,集思广益制定完善施工方案,协调解决难题。今年7月底,思界乡新旺路口路面整修正式施工,历时1个多月完成,安全隐患顺利消除。
平南县人大三级调研员覃锋是寺面镇人。他经常回家乡与党委、政府共同谋划推进万亩油茶产业发展。项目推进过程中,寺面镇遇到启动资金缺乏、疫区松树采伐受阻等问题,覃锋积极协调林业、金融等有关部门、机构帮忙,为该镇落实融资300万元,林业部门在砍伐办证、勾图、技术、苗木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指导和帮助。
记者了解到,在返乡走亲中发现问题、综合分析后厘清需求、整合部门资源解决问题,平南县将这个模式称为“点单式服务”:干部带着政策“红包”走下去,再把群众的困难和期望“带回来”,形成了“镇村或群众‘点单’、回乡干部‘派单’、相应部门‘接单’”的闭环,推动条块力量不断向基层一线集聚,形成了群众问题快速响应、及时反馈、联动解决的全链条机制。
四、回乡干部干成了什么事?
服务群众+带动发展
在平南县开展的“万名干部回故乡 助推群众建家乡”活动中,各返乡党员干部纷纷为建设好家乡出谋划策、出钱出力,涌现出一批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代表。
“社坪屯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发展农家乐、乡村休闲游等新业态独具优势。”平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丕清、贵港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覃文向记者谈及家乡的发展,深思熟虑。
▲平南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丕清回到家乡大鹏镇思乐村指导乡村风貌提升工作
他们都是大鹏镇思乐村社坪屯人。为了发展壮大社坪屯的优势特色产业,余丕清和覃文发动当地干部,指导村民组建合作社,共同集资建设30亩清水鱼塘,目前即将投产;依托北帝山景区旅游资源,引导村里规划50亩汽车营地+60亩休闲养生民宿,现已完成征地,待第三方签约打造。
平南县通过统筹乡镇挂村工作队、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基层党员等资源力量,帮助返乡干部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组团上门服务群众,帮助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扩大服务群众的工作面和实际效果,确保返乡干部下得去、干得成。
自2021年2月活动开展以来,6095名干部回乡干成了什么?
基层组织提战力。党员干部把党建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家乡,帮助指导本村建强乡村振兴的基层战斗堡垒,累计创建星级农村党组织136个,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比学赶超、争先晋级的热烈氛围。
基层治理增实效。发挥回乡党员政治优势和个人威信,有力有效深化屯级“一组两会”制度落实,推动健全村屯理事会3667个,制定村规民约1834个。
移风易俗解难题。引导各乡镇开展各类文明评比、实践引领等活动,评选518户“星级文明户”;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乡村建设添助力。累计召开各级“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动员部署会、座谈会约1100场次,联系企业捐款301家,收到各类捐款捐物共3382万元,帮助群众办实事4408件、引导群众规范建房1067间、帮助申报土地综合整治项目490个。
“返乡干部是家乡的能人,他们熟悉情况,对家乡有感情。他们带着乡情乡心献计出力,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平南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推动乡村振兴,必须集众智、谋良策、聚合力,而发动在乡村出生、成长的干部回报家乡,正是形成乡村振兴强大合力的有效途径。”贵港市副市长、平南县委书记周仕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