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州艺术团是平南县一个民间文艺团体。十多年来,他们始终不忘舞台初心,以精益求精的舞台作品传承和发扬平南的传统文化、文脉精魂,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演员排练中
记者走进排练室,听闻“铛铛”一两声锣鼓声,“咿呀”几声低低的唱词响起来。婉转动听的曲调,朗朗上口的唱词,无不彰显着灵动的平南本土文化。这是龚州艺术团正在紧锣密鼓排练新戏。从指法到眼神、从身段到台步,他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练习戏曲表演的“手、眼、身、法、步”,为登台演出打下坚实基础。
龚州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多次代表市、县参加各级文艺汇演,均取得很好的成绩,多次获得国家、区、市、县级表彰。2021年,龚州艺术团排演的我县首部本土题材大戏——大型粤曲音乐剧《大安印记》被中国戏剧文学学会评为“戏剧中国”2021年度优秀剧目线上展演优秀剧目,在17个获奖节目中名列第8,是参赛作品中唯一的消防题材作品,也是广西唯一的获奖作品。演职人员中,马瑜萍获最佳导演奖,谢谢、林华获优秀唱腔设计奖,覃宝如、黎佳辉、王庆兰获优秀演员奖。
覃宝如是粤曲音乐剧《大安印记》女主角“石斛”的扮演者,她也是本地大小舞台的“常客”。排演间隙,在记者与她的交流中,明显感觉得到她对舞台的热爱。“《大安印记》这个戏里面既要唱又要表演,对我来说是个挑战,”覃宝如回忆起当初在集体创作《大安印记》时的情景,“他们每天都陪我一起练声,教会我一些练习的方式方法。”
对于龚州艺术团来说,他们做的不仅仅是表演节目,更是平南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他们追逐舞台艺术的精髓,传承传统艺术,让非遗文化的精华在人间撒播。这在他们排演的《大安印记》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安印记》是以大安百年消防节为背景,用大安粤剧的形式,以大安镇买水柜、藏水柜、救水柜、用水柜为线而牵引的一系列故事,展示百年大安消防最激烈、最生动、最鲜活的场景。剧中面既有百年商埠的繁华变迁,有烽烟岁月的家国情怀,也有时代浪潮下人们的爱恨情仇;特别是该剧刻画的中华儿女在战争年代不屈、奋进的精神,激荡人心。
导演马瑜萍说:“首先大安是一个著名的粤曲之乡,大安校水柜有185年的历史;同时,它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觉得讲大安的故事必须要用大安的乡土乡音去展现,所以最终呈现给大家的就是一个大安原汁原味风貌的故事。”
龚州艺术团的演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对舞台艺术的热情和执着让艺术团有着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就算经常面临着各种困难,他们仍然坚守热爱艺术的初心,携手克服艰难,用一场场演出将平南本土文化带进大家的视野,打造出了一批印刻着地方独特风范的优秀舞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