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桂平市 > 正文

桂平市南木镇成功调处一起13年积案

2025-11-13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杨小露 通讯员叶静静 梁淇  

贵港讯 近日,桂平市南木镇朱凤村村民莫某艺、莫某华与莫某权在调解协议上签名,这起横跨40余年、僵持13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作为该镇近年来调处的典型复杂积案,此案的化解不仅解开了两代人的“心结”,更成为南木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1979年,莫某艺、莫某华父亲因公殉职,母亲周某珍因顶岗就业,将家庭五口人的自留地,委托给村民莫某权之父代为耕种。此后数十年,土地由莫某权家庭持续经营。2011年莫某权父亲病故,土地正式由莫某权接管。2012年,莫某艺与周某珍提出返还土地遭拒,矛盾首次激化;2014年,周某珍向该镇综治办提交调处申请,纠纷进入系统化调解流程。

南木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镇平安法治办、司法所、专职网格员组建专项工作组,量身定制“三步走”调处策略。第一步实地勘察,采用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调查方式,联合专业测绘人员精准测量争议地块,核对历史权属资料,摸清事实底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第二步多方访谈,走访村内老干部、老党员及知情群众,梳理土地经营的历史脉络与权责变迁,为纠纷的公正处理提供事实依据。第三步聚焦诉求找症结,以“精准治理”破题,解锁各方诉求,经反复沟通明确了核心分歧。

调解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3年时间里,因历史记忆偏差、利益诉求分歧等原因,双方多次出现反复,调解工作数度陷入僵局。对此,工作组秉持“法治为基、情理为桥”的原则,一方面强化政策宣讲,明确权属认定的法律边界;另一方面通过拉家常、忆往事等方式进行情感疏导,逐步消解双方对立情绪。同时,工作组定期汇总进展、调整方案,确保调解方向不偏离群众诉求。

最终,在多方努力下,双方达成共识:莫某艺依约收回2.934亩土地承包经营权,莫某权在该村泥窝塘1.78亩土地的权益得到明确。“感谢党委、政府为我们不遗余力地解决问题,压在心里13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签完协议后,周某珍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