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 > 桂平市 > 正文

复合肥生产线上奏响“智能进行曲”

2025-11-11   来源:贵港新闻网-贵港日报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杨小露  

近日,记者走进桂平新材料产业园广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心连心”)的复合肥项目(一期)生产车间看到,车间里没有传统工厂里密集的操作工人,各类机器正以稳定的节奏运转,一袋袋封装好的复合肥在传送带上平稳流动,最终由智能机械手精准地抓取、码放。车间里极少见到操作工人的身影,唯有巡检员偶尔走过,整个生产流程从投料、造粒到包装、入库,几乎全部由中央控制系统自动完成。

近日,桂平新材料产业园广西心连心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复合肥生产车间,巡检员在巡查生产设备。 全媒体记者杨小露摄

该项目投资约2亿元,设计年产能达30万吨,于2024年12月26日正式投产,不仅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高效目标,更在今年迎来产能释放的关键期。

“项目今年的产销目标是14万吨复合肥,上半年已稳健实现6万吨的产能,下半年我们在技术层面保证6万吨产能,力争突破7万吨,还要挑战8万吨的上限。”广西心连心复合肥生产制造部经理杨庆运介绍,该公司复合肥产品主要销往广东、广西、海南以及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各地市场。“凭借我们成熟的工艺与专业团队,通过尽早投产抢占市场先机,有利于积累客户资源和品牌认知,等后续‘大化工’项目投产,产品销售就能无缝衔接,形成产业链闭环。”杨庆运说。

最引人注目的是该项目领先行业的自动化生产水平。“这是心连心所有生产基地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就算放到全国复合肥同行里,我们的水平也能排到前面。”杨庆运指着中控室的屏幕自豪地说。这种领先,首先体现在核心控制体系上,联合中控的集散控制系统与AGV自动导引程序,将生产线串联成一个“智慧大脑”。从原料混合、颗粒成型到成品输送,所有指令都通过电脑发出,设备按预设参数自动运行,工人完全不用上手操作,只需拿着巡检记录表,定时检查设备温度、管道接口等细节,核对屏幕数据与现场状态是否一致。“自动化不是为了单纯提高产量,更重要的是保稳定、保质量。” 杨庆运解释,人工操作难免有误差,而自动化系统把控每个环节的参数精度,让每一批复合肥的养分含量、颗粒均匀度都得到保障。

车间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还要数包装线。记者在现场看到,自动包装机的料斗不断接收来自生产线的复合肥颗粒,称重传感器精准计量每袋重量,随后包装袋自动封口,输送至码垛区域。4米高的码垛机械臂灵活转动,像“巧手”般将包装袋逐层堆叠,不到5分钟就码好一整托盘,随后由叉车运往暂存区。

“现在我们只有一条生产线,24小时不停转,日产能1000多吨。”杨庆运说,复合肥采用“以销定产”模式,生产线开工率会根据订单调整,避免库存积压。从规划来看,该基地复合肥板块将分四期建设,每年总产能目标150万吨,当前仍处于分批建设阶段。在人员配置上,当前生产线每个班只需10人,包装环节6人,主要负责巡检和应急处理。

该项目的自动化规划还在升级。该项目将于2026年建成立体仓库,引入AGV自动导引小车负责货物入库、出库,实现原料自动入库、成品自动出库。“立体库建好后,AGV小车能按系统指令自动找仓位、运货物,全程不用人管。到时候仓库能实现‘黑灯工厂’模式。”杨庆运介绍,建成后,即使晚上关掉灯,AGV小车也能顺着导航正常运转,实现24小时无人化管理。

据了解,广西心连心复合肥项目(一期)是广西心连心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优先推进的子项目。广西心连心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项目一期投资119亿元,其产品体系丰富多元,涵盖合成氨、新型高效氮肥、尿素、高效复合肥、三聚氰胺、车船尾气处理剂、高纯液体二氧化碳等,计划2026年底完成建设。

从复合肥项目的自动化先行,到整体项目的稳步推进,广西心连心正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为我市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