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 6月25日,随着桂平市南木镇群合村村民周某良与刘某能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一场纠缠21年的道路土地权属纠纷终得化解。这场始于2004年的矛盾在今年3月15日全面激化,双方多次上访、对抗。该镇创新采用“亲情纽带调解法”,说法说情说理,逐步消融坚冰,经过三个月“持久战”,终于促成双方达成共识。
该案的成功化解,正是南木镇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本土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鲜活缩影。今年以来,南木镇持续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生根,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预防为主、调解优先”理念融入基层治理血脉,多元调解筑牢防线。
组织强基。该镇聚焦土地、山林、水利、坟山等权属类纠纷,坚持预防为主,平时积极开展线索摸排,整理归类,相应施策,切实将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实质化解。在组织建设方面,全面规范村(社区)及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法律法规、调解技巧的学习培训,打造能战斗、群众信得过的调解堡垒。
力量下沉。该镇创新组建以挂点镇干部、村干部、生产队长、党员为核心的调解“智囊团”,他们兼具乡土威望与法治素养。通过镇村调解力量主动介入、持续跟踪,确保纠纷早发现、快介入、就地化解。同时,联动亲属参与调解,创新运用“亲情纽带调解法”,打破单一行政调解模式,实现“法理情”融合化解顽疾。
联动高效。该镇整合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信息互通、力量协同的调解合力,以“柔性疏导”破解对抗僵局,推动“依法调解+人文关怀”双轨并进,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
截至6月底,南木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0件,成功化解35件,综合化解率达58.33%。其中,仅6月份,镇级层面高效化解纠纷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