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桂平市大洋镇里旺村的贝贝南瓜种植农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南瓜藤茂盛生长,翠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瓜藤下,一个个小巧的南瓜雏形初现。田埂上,村民正专注地为新开的南瓜花授粉,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
这片170亩的贝贝南瓜种植农场于2024年底成立,总投资100万元,主要种植贝贝南瓜和甜糯玉米。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其前身是连续多年荒废的砂糖橘林,长期处于低效利用状态。大洋镇党委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聚焦流失耕地恢复和农业产业升级,通过科学规划和资源整合,将这片荒地转化为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农场。
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既要守住红线,也要让群众得实惠。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组织村干部和党员深入群众,通过召开户主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村民讲解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南瓜种植的经济效益。同时,统筹机械资源,对地块进行全面清理、翻耕和起垄,引导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农场集中经营,既解决了耕地流失问题,又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让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成为推动流失耕地整改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
2025年,基地计划分三茬种植:第一茬(1-5月份)种植贝贝南瓜,预计产量40万斤;第二茬(6-8月份)种植甜玉米,预计产量32万斤;第三茬(9-10月份)种植灯笼草,预计产量32万斤,全年总产值预计达300万元。基地在种植、采摘和包装等环节,可提供50个就业岗位,每年可为村民发放租金约6.7万元、务工费约30万元,正朝着实现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三赢”局面的目标稳步迈进。
从“果林”变“良田”,从“无效益”到“多收益”,是大洋镇党委创新“党建+产业”模式的生动实践。通过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转化为发展动力,镇党委不仅破解了耕地非粮化治理难题,真正让保护耕地成为群众的自觉,还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
大洋镇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这一实践不仅彰显了党委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